所有的事情都是相对而存在的。那么,自私是相对于什么而存在的呢?我们通常认为自私的对立面是无私。所以,我们厌恶和唾弃自私,赞扬和提倡无私。
有一部电视纪录片讲述了两个边防战士在执勤时遭遇天山雪崩,他们与外界完全隔绝了。班长把仅有的两个馒头给战士吃了,最后自己死了,战士活了。
班长是无私的,但这种无私有几人能做到?大部分人都做不到。
我们需要无私,但员工连工钱都不要,老板把赚的钱都贴出来,这样的无私存在吗?员工需要收入,老板需要赚钱,企业每时每刻都充斥着利己的行为。
解决好自私这个问题,我们才能解决好企业的人心问题。
无私做不到,自私又很可恶,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要弄明白,自私的对立面是自卑,无私成不了自私的对立面。自私是有,无私是无,“有”怎么和“无”相对?无私怎么和自私相对?自私的对立面不是无私。做管理的时候,我们不要用无私的眼光看待自私。用无私的眼光看待自私,你看所有人都是坏人。
老板是自私的,老板不自私干吗办企业?员工是自私的,员工不自私干吗妻儿老小都不管了,跑到大老远的地方打工赚钱?其实,所有人都自私。既然自私是人性中的东西,简单地否定有用吗?我们应该看到“自私”中积极的、闪光的一面。
自私好在哪里呢?好在它使我们摆脱了自卑。
很多老板原来普普通通,没有很高的学历。但是他们摆脱了自卑,敢闯,于是有了几千万、几个亿。他让别人尊重他,当然是以自私为动力了。这种动力让他摆脱了最糟糕的东西——自卑。
中国就是因为有千千万万的人在邓小平的号召下摆脱了自卑,才有了今天的繁荣。很多人抛家离子出外打拼,成为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成为行业专家,不就是以自私为动力的吗?许多外出打工的人不仅买了车,还在家乡盖了房,不也是以自私为动力的吗?
但可恨可气的是企业里还有很多人自卑着,他们连自私都不敢。你鼓励他们攻关,给他们奖金都不要。他说:“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让我做什么?不可能赚到的钱,你说给我听干什么?”所以,无私根本改变不了自卑的人。
当一个人没有摆脱自卑的时候,他的无私就是无明。生活中就有很多自卑和无私结合起来的人,他们对有钱人嗤之以鼻,对有权人嗤之以鼻,对一切的成功者都嗤之以鼻。我们要跟这样的人告别,要跟这样的自己告别。摆脱这种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从自私开始。
当你自卑的时候请你自私一点,为什么?至少你知道为自己奋斗,至少你知道摆脱自卑,至少你能自信起来,能具备能量。
欧博的老师不自卑,他们在每个项目上大刀阔斧、敢想敢干就是欧博给予他们的。进了欧博,我首先要把他们的自卑打掉。我告诉他们:“你用有限的生命、火热的青春去干一件你想干的事情,我支持你。”我还告诉他们:“欧博曾经有很多老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走出去拿几十万年薪的人很多,你为什么不做这样的人?”也许他们被我鼓动得自私了,但他们不自卑了就是我的福音。把自卑打掉,他们什么事情都可以干成、干好。
企业靠什么让员工摆脱自卑?靠业绩、靠敢于追求自己的目标。
我经常对老师们说:“把项目做好就是从自己出发,因为把项目做好了,就会有企业愿意花几十万年薪把你们请走,这样的事情在欧博反复发生,比例高达80%。从欧博出去的老师,年薪50万元的比比皆是。”这些事实难道还不足以激励老师吗?这就是欧博能管住人的原因——把自卑变成自私。这种自私是“三赢”:第一,老师发财了。他的年薪翻了五倍,甚至十倍。第二,企业方得利了。第三,欧博也得利了。
自私是可以实现“三赢”的,这还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自私?不是。为什么?你做一件事情对大家都有好处,对客户有好处,对自己有好处,对自己的老板有好处,对所有的人都有好处,这叫无私。
没有几个人做得到的无私,在市场经济中提倡也难得有人效仿。我们要提倡什么样的无私?是合作中每个人的自私都得到满足,所有人都得到好处。有两个馒头,自己不吃而救活别人、饿死自己,这样的无私,我们敬仰,但市场经济下没有几个人这样做,那种无私叫道德。而大家都赢的无私叫智慧,我们更要提倡智慧的无私。
道德的无私讲了几千年,能做到的人不多,而智慧的无私人人都能做到,只要把人的潜力挖出来。
市场经济的无私不是两个馒头给别人饿死自己,而是两个馒头在你手里能变成无数个馒头,市场经济需要这种无私。市场经济的无私是让一个人的自私和另一个人的自私之间能够相应。
把自私和无私放到一起,你怎么看自私都是一个讨厌的东西;把自私和自卑放到一起,你怎么看自私都比自卑可爱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