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禹治水万世功

大家要知道,天灾常常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人际伦理败坏。我们看历史上记录的大饥荒、大战乱,往往都伴随有“易子而食”、“六亲不认”这种事情。因为治水失败而导致了人间道德伦常的毁坏、社会的混乱,所以,大舜不仅没有把象征天子之位的“洪范九畴”传给鲧,而且还要让他负总责任。“鲧则殛死”,大舜就把鲧给杀掉了,因为你没有把天下治理好,让那么多人死于非命,把社会伦理道德搞得一团糟,犯了死罪,当然就该被杀掉。

我们再往下看,“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大舜把鲧杀了之后,却起用鲧的儿子禹。“禹乃嗣兴”,让大禹接替父亲的位置。

我们看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为什么古代政治家们都向往尧舜时代啊?大臣们都希望“致君尧舜”,皇帝们都希望别人歌颂其为“尧舜之君”?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那个时代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时代。那时候的人君,心中没有任何私利、私怨,一切都是秉公而行。所以,即使是把人家父亲杀掉了,也一点不妨碍委大任于其儿子,照样会信任他;而继任者也不会因为父亲之死,心中怀有丝毫怨恨,然后寻机报复。那个时候,大家心地都是光明磊落,没有阴暗奸邪,所以,才会成为后世中国人心目中的理想时代。

大禹接替了父亲的执政大任之后,以疏导渲泻的方式治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尚书·禹贡》里讲,上古时期洪水横流,天下滔滔,不辨区域。大禹治水以后,划分天下为九州,其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此后河川皆与四海相通,天下再无壅塞溃决之患。大禹治水的传说很多,孟子就说过:“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这是儒家亚圣对大禹治水所表达的崇高敬意。正因为大禹公而忘私,带领人民不仅把水患治好了,而且社会秩序也得到了很好的恢复,所以,“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

实际上,这个“天”不是指的老天爷,而是指天子舜帝,但是我看很多的注解,都把这个“天”说成是上天。甚至后来传说,因为大禹治水、天下太平以后,黄河里面就逐浪冒出来一匹龙马来,背上驮着河图,洛水里面又浮出来一只神龟,背上驮着洛书。因为“河图洛书”的来源很神秘,同时又是开启中华古文明源头的钥匙,所以就把“洪范九畴”附会到了“河图洛书”上去了,说这是上天通过龙马和神龟为媒介,将这一套治理天下最宝贵的大经大法,赐给了大禹。其实,这里的“天”就是指舜帝,他把“洪范九畴”这个从上以来,经过古圣们代代传承的大经大法,传授给了大禹。因为他治水有功,天下也治理得很好,所以就传天子之位给大禹。“彝伦攸叙”,这时候,人间的伦常正道就重新建立起来,黎民百姓就过上了太平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