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魏征
一 顶级企业,宁有“种”乎
近一个世纪以来,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形式、一支重要的力量,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据统计,全球100大经济体中,51个是企业,49个是国家;全球最大的10个企业的销售总额,超过了世界上最小的100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一些顶级企业规模之巨大、业务之庞杂堪称奇迹,这些企业背后的经营之理、运营之法令人好奇,也使局外人倍感神秘,他们的经营业绩则无不令人神往。
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很多企业开张营业,每天也都有很多企业倒闭关门。但毫无例外,任何一个小企业都想发展成为大的企业,任何一家大企业都想发展成为强的企业,任何一家强的企业也都想长长久久发展下去,正如孟子所说“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做大、做强、做久,基业长青、永续发展,这是所有企业的共同追求,也是所有企业管理学者都必然要关注的首要课题。
一切事物、现象的存在、发生皆有其条件、理由和依据,用黑格尔的话说即“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老子则把构成事物、现象发生的主要条件、终极原因和依据称为“道”。他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坚信,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来自一种本源性的东西。
地球上现存最高的植物,是生长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棵名为“亥伯龙神(Hyperion)”的红杉。这棵树高达
红杉树是地球上最高的树种,其实它的球果仅有1厘米。
孔子的弟子曾参在《大学》里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南宋大理学家朱熹说:“天下万事有大根本,而每事之中又各有要切处。”他们都相信,凡物有本有末,凡事有纲有目,振本而末从,纲举而目张。企业的兴衰成败也可以用一套逻辑,或者说一套经营逻辑和管理逻辑来解释吗?如果可以的话,这套逻辑的起点和主线又是什么呢?
据我检索,国外专门探讨企业使命且被翻译成中文的书主要有两本:一本是派翠西亚•琼斯与赖瑞•卡哈纳(Patricia Jones and Larry Kahaner)合著的《说到做到——50家顶尖企业的使命宣言》(Say It & Live It: 50 Corporate Mission Statements That Hit the Mark.),另一本是杰弗瑞•亚伯拉罕斯(Jeffrey Abrahams)编著的《公司使命陈述:301家美国顶级公司使命陈述》(The Mission Statement Book: 301 Corporate Mission Statements from America’s Top Companies.)。很可惜,这两本书对于企业使命的论述并不深入,看上去更像是企业文化资料汇编。当然,未被翻译成中文的类似图书也还有一些,但均难言系统和深入。
中国人也写过两本关于企业使命的书,一本是中国财经作家吴晓波写的《被夸大的使命》,但他只是告诉企业家要在商言商,不要奢谈责任,不要追求浪漫不切实际的目标;另一本是麦迪著的《大战略家:使命管理及其最佳实践》,尽管书中不乏正确的观点,但那本书正如作者的名字一样,很难让人相信那是一部严肃的作品。因此,本书是中国第一本,甚至可能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系统探讨使命及使命管理的书。
总之,管理要依赖人,才能得以顺利进行;而人要靠使命,才能得以有效凝聚;事要靠使命,才能得以有序延展。事错了,就一切都错了;人丢了,就一切都丢了。我希望本书的写作能澄清人们对于使命的认识,能澄清人们对于使命重要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