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公司战略建立竞争优势是指选择有吸引力的产业。70年末到80年代中,波特提出三大战略工具(五力模型/三大一般战略/价值链),以其为代表的竞争战略理论占据当时主流地位。波特认为,企业战略的核心是获取竞争优势,影响竞争优势的因素有两个:一是选择“有利可图的市场”;二是企业在选择的市场进行“自我定位”,这就是“定位学派”(产业基础观也称为定位学派)一词来源。显然,定位学派更加看重产业环境。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的基本逻辑是:产业结构是决定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企业可以通过选择和执行一种基本战略影响产业中的五种作用力量(即产业结构),以改善和加强企业的相对竞争地位,获取市场竞争优势(低成本或差异化);而价值链活动是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可以通过价值链活动和价值链关系(包括一条价值链内的活动之间及两条或多条价值链之间的关系)的调整来实施基本战略。
此外,从波特“产业基础理论”还可以得出一个重要推论:产业命运决定企业命运。笔者建议,从事战略相关工作的读者切莫错过迈克尔·波特的系列经典《竞争战略》(1980年)、《竞争优势》(1985年)、《国家竞争优势》(1990年)、《什么是战略?》(1996年)这三本书以及一篇文献,从中可以了解波特战略思维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波特自身对战略思考也在不断深化),尤其是《国家竞争优势》,尽管是“国家”,但落脚点还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