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城市营销看城市的经营主张

1971年,参加首次达沃斯论坛的人数只有300多,如今每年正式参加该论坛的人数达2000多,参会者包括世界各国的政治界、企业界的领袖人物。据估算,每年世界经济论坛召开期间,达沃斯都能从中获得2000多万瑞士法郎的收入。现在,该会议每年都会在达沃斯定期召开。达沃斯全年GDP约为8亿瑞士法郎,其中,仅这些国际会议就能为其带来3亿瑞士法郎的收入。

达沃斯市主管城建的副市长亨利奇女士曾说:“这次世界经济论坛的召开,还进一步放大了达沃斯原有的‘滑雪胜地’的优势,使得当地游客剧增。而当地居民把从世界经济论坛中赚到的钱,继续投入到酒店、餐饮等旅游服务方面的软、硬件的改善之中,这又吸引更多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从而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每年,达沃斯小城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230多万名游客。我认为正是这种城市经营模式造就了达沃斯。

从自然环境资源来看,中国可以有无数个“达沃斯”,但是却没有一个形成达沃斯的“气候”。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缺少城市运营的思路,更缺少重新设计城市的经营主张的思路。简言之,就是缺少战略定位。

中国的城市或城镇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运营模式,无数城镇还是以简单的招商引资为其主要的城市经营模式。因此,即使资金到位,这些城市也不能实现持续化发展。

大城市财力雄厚,投资拉动即可,如深圳。但是,城镇的运营并非如此,城镇要有其特色,什么是特色?达沃斯的滑雪场地不是自然的,而是人工的。达沃斯打造“滑雪圣地”,但是使城市得以快速发展的是其城市的运营主张,即可持续发展的主张。

城镇化中的城镇建设应与大城市反其道而行:

一是能够形成城市经营差异化,依山造景,以水造亭;

二是用城镇本身具有的特色,经过策划提炼形成吸引人群的动力源泉,比如达沃斯的滑雪场;

三是城市营销先行,在做战略定位策划时,策划人要考虑营销,而不是招商引资先行,即营销前置,策划前置,规划可行;

四是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奢望短期内就能实现政府的宏伟目标,避免业绩式的城市经营;

五是做活城市,而不是建设城市,以提高城镇的可支配收入为前提;

六是强调服务体系的系统性,这个体系围绕一个成熟的城市经营主张(体现城市的人文特色)。达沃斯餐饮服务业等行业的一体化、系统化建设是我们应该借鉴的;

七是实现城市间的互动,让城镇“走动”起来,要有“酒香也怕巷子深”的警惕,观察其他城镇是如何发展的,人家的城市经营思路是怎样的;

八是成为大城市的后花园、休闲地,以综合开发带动阶段开发、局部开发、特色开发,使城镇经营凸显出人的智慧;

九是强调体现区域的人文特色,不能以“全拿来”方式进行开发,一个有人文特色的区域才能吸引外来人。比如,达沃斯高原小镇,就是因为该镇有其鲜明的人文特色,所以它才能够成为世界名城。

十是快速提升城镇经营者的经营水平。如果城镇经营者的经营水平不高,那么对再好的资源进行开发,都只是浪费。我们要竖立开发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资源的新思想。

十一是形成城镇特有的文化的同时,城镇经营也要与各个区域的社会群接轨,要让外来者居住“有装修”的房子。比如,达沃斯小镇能够同先进的社会形态、意识、现代技术接轨,因此,达沃斯才成为全球性会议中心。

十二是法律法规的保障。人们能够安全地来,安全地走。让游客在吃、喝、住、行各方面感到舒适,给游客一种回到自己家的感觉。

以上这些在达沃斯小镇的经营中都有所体现。这种城镇的营造也体现出一个国家在城镇经营上的主张,是国家品牌的细化与繁衍。

我国刚进入大规模城镇化阶段,希望借此拉动消费。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而且拉动消费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我们在很多方面都还没有系统的城镇经营主张,在城市定位上表现得急功近利。可以想象在城镇化高潮到来之际,很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浪费式”的城镇开发与经营非但没有增加城镇居民的收入,反而加重了城镇居民的生活负担,缩小居民的生存空间。对此,城镇经营者要给予高度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发达国家的城镇经营者会重新设计自己的经营主张,不断优化自己的经营主张。为推动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我们需要以新的思维模式提出根植于城镇人文文化的城镇经营主张。这种新的思维模式是城市定位的灵魂,也是旅游地产定位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