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因果分析图的作图步骤

1.明确提出存在问题的结果(特性),画出主干线(背骨)和鱼头

(1)主干线的箭头要指向右。

(2)特性要尽量做到定量表示。

(3)特性(结果)要明确、响亮,引人注目。

(4)特性要符合本企业工厂方针或问题点。

2.明确影响质量的大原因,画出大原因的分支线(大骨)

(1)大原因的确定,通常按5M1E(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和测量)分类,也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2)大原因分支线与主干线之间夹角以60~75度为好。

3.分析、寻找影响质量的中原因、小原因……画出分叉线

(1)原因之间的关系必须是因与果的关系。

(2)分析、寻找原因,直到可采取措施为止。

(3)分叉线与分支线之间的夹角以60~75度为好。

4.找出影响质量问题的关键因素(3~5个要因为宜)

用圆圈“O”或方框框起来,作为制定改进措施的重点考虑对象。这些“要因”经论证后,都将列入对策表。

(六)因果分析图实施案例

表面缺陷产生的原因分析:

(1)将表面缺陷产生的原因从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分析,将分析的结果写在相应的Minitab工作表内,如表1-6所示。

表1-6 人、机、料、法、环、测原因分析

(2)从“统计-质量工具-因果”入口,如图1-4所示。

图1-4 从“统计-质量工具-因果”入口

(3)在“原因”选择适应列,在“效应”输入“表面缺陷产生的原因”,在“标题”输入“表面缺陷因果分析图”,有子项目原因细化,点击“子分支”,然后点击“确定”,如图1-5、图1-6所示。

图1-5 因果分析图操作图

图1-6 表面缺陷因果分析图

(七)画因果分析图的注意事项

(1)因果图只能用于单一目的研究分析,一个主要质量问题只能画一张因果图。

(2)课题的分析要集思广益,一般以召开各种质量分析会形式共同分析,整理出因果分析图。

(3)讨论时,一般采用提问形式为好,易于启发大家深入讨论。

(4)要充分发扬民主,广开言路,畅所欲言。

(5)因果关系的层次要分明,最末层次的原因应寻求至可以直接采取具体措施为止。

(6)“要因”一定要确定在末端因素上,而不应确定在中间过程上。

(7)要对末端因素特别是“要因”要进行论证,论证合格的“要因”一定要在对策表上反映出来。

(8)在某种情况下,列出一个过程的主要步骤作为主要原因可能是有益的。当将某过程流程作为改进的结果时,常利用流程图来规定这些步骤。

(9)对关键要因采取措施后,再用排列图等方法来检查其效果。

(八)因果分析图法在应用中常见的问题

(1)没有按系统图法对原因进行分析,主要表现在分析的每一个层次不是“果与因”的关系。有的分析层次不准,由小原因中找出大原因,本末倒置。

(2)不是对分析到最终的原因(即末梢)采取措施,而是在分析到中间就采取措施,往往难以见效。

(3)在应用“两图一表”(排列图、因果分析图、对策表)时,确认的要因和对策表中的原因不对应,确定的质量特性与排列图的主要项目不对应。

(4)在工序质量分析表中把不同的影响因素的质量特性放在一起分析。

(5)对分析出来的原因没有进行确认和验证,就采取措施。

(6)因画因果分析图时,不发动员工,不集中员工的智慧,而是凭个人想象闭门造车。

(7)画法不规范,如箭头的方向不对,经确认的要因没有标志、标注不齐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