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细分,精准管理驱动营销转型 叶敦明

销售人员卖力,管理系统给力,高层领导出力,结果却为何差强人意呢?

首先,客户结构有点乱。销量占比大的普通客户,没什么利润;更麻烦的是,这类客户缺乏竞争力,导致采购量不稳定,价格斤斤计较。高利润的客户,数量太少,也不怎么待见我们,老是做“备胎”,没什么搞头。

其次,产品结构有点杂。客户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说得好听一点,这是定制;实实在在地讲,这是瞎折腾。为啥?几年忙下来,没有几个旺销产品,只能靠着众多产品拼凑业绩。这可苦了研发、生产、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部门。

最后,盈利模式有点懵。行业景气时,投入快马加鞭,期望迎来起飞的风口。结果呢,销量确实增加,而利润不升反降。行业低迷时,变得无所适从。靠研发和技术做好内功,没这个心情,也没这个实力;靠服务另辟战场,没这个体系,更没这个团队。工程机械行业不到十年的惊人沉浮,着实给我们上了一课。

根本问题就出在没有落实客户细分。不少企业的营销水平,好似没有准头的射击。固定靶都打得如此费劲,更甭提移动靶了。

没有客户细分,就得一个客户一议;企业年度经营计划,常常被迫中断。比如,一个本来没有计划去碰的新客户,忽然有了可观的业务机会。此时,不得不从各部门抽调精兵,组成一个临时项目,高层也投入了不少关注和精力。

于是呢,原来的业务计划就受到了不小的冲击,特别是那些难啃、但又必须啃的客户,进展就慢了下来。盘算得好好的一盘棋,到了年终却显得残破不堪。

没有精准细分的销售业务,仿佛与空气斗拳,是一场空费精力的乱战而已。

客户细分,看似营销层面的一个策略而已,实则为战略经营的一个系统工程。一个企业的精准管理,比如,财务生产与交付系统,构成了营销转型的基础;三根顶梁柱,构建了营销转型的框架;而亮丽炫目的屋顶,则为营销转型的成果。

图9 企业精准管理模型图

第一根顶梁柱:客户细分,营销得高分。

得高分,标准是什么?营销绩效。绩效之一,在于客户结构,有生命力、有发展潜力,占客户数量比例,以及销量比例;绩效之二,在于营销组织,以品牌为销售撑腰,用体系为销售发力;绩效之三,在于营销战略,一个企业的战略规划若能构建在营销管理的磐石上,就越有执行力。

以客户细分之水,去载营销绩效之舟,这才是营销转型的明智之举。

第二根顶梁柱,客户细分的三级跳。

在客户细分中找好价值,为起步跳。说得明白一点,客户细分就是挑肥拣瘦,这里面有一个持续的客户新陈代谢过程。好的客户多进来,差的客户多出去,这样,有限的资源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兑现的价值也就越高。

在客户分类中找准做点,为跨步跳。不同类型客户的不同对策,以及体系营销的整体打法,目的都在于销售业务准头与劲头的持续提高。

在客户分级中找对方法,为落地跳。客户类型做好了,就好比找到了有鱼的池塘;客户分级做对了,则好比找到了捕鱼的办法。

客户细分决定营销效率,也就是投入产出比,或者说费效比,进而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可持续发展前景。因此,客户细分就不再限于销售团队与市场部,而要进入到中高层管理的视野和实务之中。

那么,营销转型的方向在哪儿呢?

(1)营销转向高效益。

找到合拍的客户,与客户共成长,营销才会有大作为。有价值的客户怎么来?靠客户细分,找准营销的做点,然后持续培育客户价值,赢得长期可靠的客户源。

(2)管理转向高效率。

内部考核指标与外部客户评价方式,取得了一致的时刻,正是内部管理全心全意服务外部客户的“美好时光”。

(3)企业转向高价值。

制造企业担负着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责任,你们才是这个社会发展的价值源泉。战略、管理和营销,靠着“客户细分”这个新活法与新做法,在价值的磐石上构建企业战略梦想,兑现企业使命与承诺。

不得不说,我们的制造业喜欢借助外力做转型。资本、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4.0,一个个“风口论”接连而出,那些本来就不打算苦干实干的企业投机者,纷纷挺身而上。

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却成为沉沦之路。制造业企业,只有沉下心来经营,才不至于走入抛离主业、四处沉落的窘境。

在营销转型这条窄路上,非得下一番苦功夫,甚至伤筋动骨。昔日的销售功臣,学会谦虚,用营销思维和技术重新武装自己;当下的管理精英,则要以客户之心为心,以营销目标为自己的管理目标。

客户细分,唯有精准管理立定脚跟,营销转型才能奔跑起来。

叶敦明,拥有7年ABB和韩国现代电子等2家世界500强企业中高层管理经历、10年营销咨询实战经验,横跨消费品和工业品两大咨询领域。致力于工业品营销咨询、营销培训、工业品品牌传播,帮助工业企业走向务实高效的大营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