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市场规划的关键:资源与任务的匹配
资源与任务的匹配,其实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费用投入与销售产出的匹配,二是人员投入与市场目的的匹配。所以,在资源与任务的匹配上,也主要从这两方面进行说明。
一、关于产出匹配的问题
从原则上说,投入多少人、多少钱都和销售目标紧密相连,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分析,资源与任务的匹配也是最需要、最容易被量化的,先来看看费销比这个指标。
费销比=销售额/人均(个人)费用
其中费用指标主要指业务人员的个人工资及福利、差旅费、招待费、通讯费、分摊的办公费用等,当然也有企业将以业务人员名义申请的促销费、价格返点计入费用。
例如:某企业计划进入某个新兴渠道,2015年市场规划的销售目标为1亿元,销售人员40个,该企业原渠道人员费销比为25%,考虑新渠道增长空间和投入需求,新渠道的费销比指标定为20%,请确认该企业新渠道的年度人员费用。
费销比=销售额/年度人员费用
20%=10000万元/年度人员费用
年度人员费用=500万元
人均费用=500万元/40人=12.5万元。
人均费用与销售产出的另一个匹配公式(主要针对销售类人员),就是常用的公式:
销售产出=人均费用/(销售倒扣毛利-销售提成点位)
如计划中每个销售人员的提成是销售额的3%,新渠道的毛利率是50%,人均费用预算是12.5万元,则新渠道每个销售人员最低的销售任务是:
人均最低销售任务=12.5万元/(50%-3%)=26.59万元。
这个数据是最低销售指标,即公司在不亏本不盈利的情况下,每个销售人员必须承担的销售指标(其中人均费用应该包括所有各类费用)。公司的销售目标只有高于这个数据,才能盈利。
二、关于人手的匹配问题
反过来,从资源的投入再导出销售人手目标,也是常用的方法,关键是人均投入产出比的参考值怎么确定。
还是利用前面的资料,如果不清楚计划投入的人手,企业要根据资源的情况,确认销售人员的数量。如果已经确认年度人员费用是500万元,成熟渠道的人均费用是10万元,在拓展新市场的前三年,新兴渠道的人均总费用指标应该是3:2:1,也就是新兴渠道的人均费用在前两年原则上要高于成熟业务,当然主要在提成上,第三年才会持平。为了降低投入风险,前三年对于新兴渠道的人员考核,将固定底薪部分调低,新兴渠道固定底薪部分通常采用按1/3:1/2:1的方式,与成熟渠道人员相比正好相反,奖金、提成部分则采用3:2:1的方式,甚至更高。如表3-3所示。
表3-3 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前三年薪资构成比较表(单位:元)
|
底薪 |
奖金 |
提成 |
备注 |
||||||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三年 |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三年 |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三年 |
同企业薪资比较 |
|
成熟市场 |
6000 |
6000 |
6000 |
1500 |
1500 |
1500 |
0.5% |
0.5% |
0.5% |
|
新兴市场 |
2000 |
4000 |
6000 |
4500 |
3000 |
1500 |
1.5% |
1% |
0.5% |
根据以上资料,可确认新兴渠道第一年人均费用预算为30万元,而总人员费用在500万元的前提下,预计可以招聘17个人以下。
如果不从费用的角度来确认人手的话,另一个方法就是从工作量的角度来确认人手的数量。还是以拓展新市场为例,比如公司确认新渠道年度内要开发出200个新客户,根据以往客户开发经验,客户的开发成功率为30%,也就是接触10个客户,只有3个最后落实,而每个客户至少要拜访7次以上,才会最后确认。而每个业务人员每天最多只能拜访3个潜在客户,要完成200个新客户的开发,需要多少业务人员?
这就要用到“三量”工作法,先确认工作总时量,即实地拜访的总时量。
总工作时量:
新客户数量÷客户开发成功率×每个客户最低拜访次数÷每个业务每天最多拜访客户数=200÷30%×7÷3=1556天
人均工作时量:
确认每个业务人员全年的有效工作时间,全年以52周计算,剔除4周法定节假日(各企业可自行确定),共48周,按每周5天工作时间计算,共有5天×48周=240天。
人员数量:
最后确认需要达成200个目标客户的开发所需要的人员数量,
实地拜访总时量÷人均有效工作时间≈7人
这里提到的7个人,仅仅是客户拜访工作需要的人数,如果需要客户维护,如进货沟通、促销执行、售后解决,还需要另行计算人工。但基本可以依据此法,逐一进行计算,最后得到实际的业务人员数量,再纳入市场计划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