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三证审批取消,医药电商迎来春天

2017年初,由国务院发布行政命令,取消医药电商B、C证资质审批。同年9月国务院又公布了新一批取消行政许可的事项,其中就包括了备受关注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企业(第三方)(简称医药电商A证)审批。

根据商务部市场统计数据,医药电商总体市场规模为1200千亿左右,其中B2B占到90%以上,常规意义上的医药电商(TOC)仅有不到200亿规模。

从行业发展来看,长期制约医药电商发展即为盈利困境,TOB容易上量,但是利润率较低;TOC市场规模较小并存在价格竞争、消费者信任度不高等因素,(事实上多数TOC医药电商盈利来源为非药品,包括器械、保健品、成人用品等)。

正因为此原因,医药电商通过融资等资本助力方式争夺市场。据动脉网统计,截至2017年3月底,累计融资超过10亿的医药电商企业为4家,融资在1亿以上的企业为15家,融资轮次在三轮以上的企业为7家。

仅就TOC医药电商讨论,现实压力还来自于网售处方药限制,行业公认为“能卖的不赚钱,赚钱的买不了”。于此,医药电商亦开始尝试移动医疗、互联网医疗、保险等业务,试图通过构建消费闭环方式黏住消费者并实现基础盈利。

B、C证审批取消之后,将会有大批医药商业公司涌入,或可推动行业良性健康发展。业务层面的探索亦可倒逼行政改革,促进网售药全面放开及处方药接近。

但新进者也应注意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平衡,不盲目跟风,涉足医药电商业务要根据公司自身业务布局来走,避免在政策放开情况下蜂拥而至。

据动脉网统计,在医药电商A证取消审批前,有48家企业拿到了医药电商A证,而在取消B证之前,持B证企业就达到了400多家,取消之后,进入该领域的公司或有增加。两相叠加,整个B2B医药电商领域的玩家或超过500家。

图4-1 持A证企业信息一览

2016以来,B2B医药领域的360健康、药品终端网、未名企鹅、药便宜、药师帮等斩获多轮融资,累计融资额度超过10亿元,投资方包括经纬中国、成为资本、纪源资本GGV、常春藤资本、复星医药、软银中国等大牌投资机构。

此类获得融资的一般为互联网平台公司,除此类公司外,尚有传统流通企业自建、电商巨头入局,整个B2B医药领域可以说“热闹非凡”。

从规模上看,据商务部《2016年药品流通行业统计分析报告》, 2016年医药电商直报企业销售总额达612亿元。其中,B2B(企业对企业)业务销售额576亿元,占医药电商销售总额的94.2%;B2C(企业对顾客)业务销售额36亿元,仅占医药电商销售总额的5.8%。

从业务上来说,当下B2B医药电商除了交易平台功能之外,还开展了“数据服务”和“供应链金融”等服务,试图给B2B医药电商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和着力点。

供应链金融和数据服务,是B2B医药电商顺理成章应该做的,这两者都是依附于B2B医药电商的基础之上的。企业有了交易,有了资金流,自然就会做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有了销售数据之后,可以将其作为营销的参考。但是B2B医药电商企业在做这两种创新服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本末倒置,要跟本身的业务具有协同性,这样自己可以做得好,服务的企业也愿意买单。

综合分析,当下B2B医药电商应该做营销网络的搭建,但是未来B2B平台应该围绕药店怎么把产品卖给消费者入手。因为未来社区门诊、药房会承载更多的医药服务功能,比如围绕自己周边人群做慢病管理,以及一些不需要到医院进行的医疗医药服务。那么B2B作为一个服务平台就应该关注这一变化,为其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工具,帮助药店获客以及留住客源。未来几年医药电商行业会有融合的趋势,B2B、B2C、O2O的界限将不那么明显,行业的龙头将同时具有这几种功能。

政策门槛放宽监管趋严

医药行业是一个“政策市”,医药电商行业更是如此,自2005年《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颁布以来,医药电商政策出现多次反复,并一度出现叫停第三方药品网上零售试点的情况,医药电商彼时迎来发展的“冰点”。

进入“十三五”开局之年,医药电商迎来多轮“解禁”,先是取消医药电商B、C证,对网上药店予以放行;接着是鼓励“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的新型配送方式,培育新型服务和新业态;再是各地试点电子处方和处方外流,为互联网+医药提供了机会;最后连“含金量”最高的A证亦予以取消,医药电商全面解禁。

在这一轮解禁之后,医药电商行业进入“宽进严管”的时代,对于医药电商企业的监管将更加科学而常态化,一次拿证终身有效的粗放管理模式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动态化的、监管效果更强的常态监管。

医药电商肯定是未来医药流通的一个大趋势,按平台类型来看,A证企业主要作为一个信息的聚合发布平台,所需的量是有限的,所以审批是否放开意义不大;从医药工业和医药流通自建或合办的B2B来说,放开审批意味着都可以发力电商渠道,这在当前平台类企业还未形成系统标准的时候可以让大家都积极去探索;而对C证企业来说,基础是零售连锁企业,而全国零售连锁企业较大的有近千家,C证放开审批,这批企业会有发展电商的势头。

监管是重点

取消审批不意味着取消监管,国务院对A证取消审批之后强调了三项注意事项:

1.制定相关管理规定,要求属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平台网站纳入监督检查范围,明确通过平台从事活动的必须是取得药品生产、经营许可的企业和医疗机构,落实平台的主体责任。

2.建立网上售药监测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建立“黑名单”制度。

3.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强互联网售药监管,严厉查处网上非法售药行为。

延伸阅读:

2017年6月,医药电商企业健客对外宣布,旗下全资子公司正式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A证。

该证书编号为:国A20170008,取得机构为健客全资子公司广州星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服务范围为第三方交易服务平台,这意味着健客正式获得了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之间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提供平台服务的资格。

这是继获得A+轮5000万美元融资之后,健客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时间节点。至此健客全部拥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A、B、C三证,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三证齐全的医药电商企业。

健客CEO谢方敏表示“三证齐全,标志着健客在医药电商领域的布局进一步完善,这将为健客构建医药大健康服务闭环提供坚实基础,也将为健客打造最信赖的智慧健康服务平台提供有力支撑。”

 

三证齐全健客完善医药电商服务链

健客成立于2006年,是国内医药电商行业的领先者,公司旗下B2C平台健客网目前是国内最大规模的网上药店之一。此次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A证获批,标志着健客正式拥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A、B、C三证。

目前在我国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A、B、C三类证书中,A证含金量最大,不仅需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批,而且要求标准高、获批难度大。截至到A证审批取消之前,全国拿到A证的企业不超过50家。

B证、C证此前为地方局审批,2017年1月国务院正式取消了存在达11年的互联网药品交易B证、C证的审批,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入行门槛。B证主要是针对B2B平台,拥有企业可与其他企业进行药品交易;C证企业可向个人消费者提供药品,也就是B2C企业。

由于A证获批难度大,不少致力于从事医药B2B第三方平台业务的医药电商企业,为了尽早拿到“入场证”,最后都选择通过收购的方式获得资质。据了解,天猫、平安好医生、未名企鹅等都是通过收购的方式获得了A证。

谢方敏认为,“拿到了A 证资质,健客将正式进军第三方交易平台,这将进一步完善健客在医药电商服务链上的布局。目前国内三证齐全的医药电商企业屈指可数,这将大大强化健客在医药电商行业的领导地位,进一步提升健客的品牌影响力和话语权。未来,还将为健客构建医药大健康服务闭环提供有力平台支撑。”

发展提速健客构建医药健康服务闭环

健客申办A证拿到第三方平台资质,打造完整的医药电商服务链只是起点,最终的目的还是在打造健康服务全平台上。

2017年初获得1亿美元A轮融资,同年5月又获得5000万美元A+轮融资,在强大的资本助力下,健客正全力推动公司战略升级。

在医药电商板块,健客升级服务体系,强化用户体验,与礼来、雅培、辉瑞等众多医药巨头达成战略合作,进一步夯实供应链布局;

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健客首个互联网医疗探索项目已落地广州白云景泰医院,今年还计划在全国布局6家实体医院,全面发力探索互联网医疗;

在线下实体药店上,健客今年拟将连锁药店扩充到50家,目前已在华南地区布局了20多家,同时还计划在广州、东莞等地布局多家DTP药房,现已落地的有5家。

健客已经完全驶入发展快车道,公司正围绕大健康产业链进行多元布局,公司正朝着战略规划中的终极发展目标——智慧健康服务平台全力迈进。

谢方敏表示,“健客正在面向全国进行战略布局,我们既要推进线下线上的融合,又要构建线上线下的自有服务体系,要紧紧围绕患者、医院的医药服务需求,驱动、整合资源,抢占发展制高点,从而构建医药、医疗和健康服务的生态圈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