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法详解】
1.右脚踩下将重心平移至左脚心,同时右脚尖提起,两手腕同时松掉。
图 6-31 图 6-32
2.双手不动,左脚底往下踩以涌泉旋转带动腰胯向左旋到正北,同时右脚尖向左旋转约90度。
图 6-33 图 6-34
3.左脚踩下,重心平移至右脚心,此时左脚成虚。右脚涌泉带动腰胯向右旋转,带动双手收回右腰体侧约两个拳头宽。右上左下,掌心相对。
图 6-35 图 6-36
4.右脚涌泉带动腰胯向左旋转,同时吊手向右前东北侧送出,左手维持不动或略微往下内转护住左裆,左脚尖点地,脚跟自然向内旋。注意此时腰不能浮起,手肘不超过肩膀高度,松肩垂肘。
图 6-37 图 6-38
5.左脚向西南侧拉开两肩长距离,与肩同宽,两脚成90度,左脚跟点地。
图 6-39 图 6-40
6.右脚踩下将重心平移至左脚,同时左手向上荡起于胸前高度。
图 6-41 图 6-42
7.左脚底踩下,涌泉旋转带动腰胯将右脚尖向左旋成45度,上身朝向正西方的同时,左手夹脊略微前伸让左手看似伸垂肘长,掌心朝下,成美人手。右手吊手维持外形不变,松肩垂肘松腕,注意右肩不要因而不自觉抬起,并特别注意右脚成虚。
图 6-43 图 6-44
8.左脚底往下踩,右脚尖向右旋开90度,右脚为虚脚。如果觉得空间不足以完成下一个动作,那可以右脚跟再向右旋开90度,然后右脚尖再向右旋开90度,但无论如何最终都需右脚尖朝向东北方。
图 6-45 图 6-46
8.左脚踩下,将重心平移至右脚心,右吊手不动,将全身沉落于右脚心,并身体后坐落到大腿与胯平的高度。身体前倾15度,左脚尖内扣,左手顺势护于小腿内侧,左掌心向内。
图 6-47 图 6-48
【师父叮咛】
这是第五个单鞭,第二个单鞭下势,也是最后一个。还记得当时在课堂上的单鞭下势定势训练,大家都累得哇哇叫,汗流浃背、两腿直发抖吗?记得就好,那表示大家的脑袋跟身体里都还有印象。为什么教拳时要让你们累?因为脑袋的记忆随时会因为有新东西的加入而遗忘。但如果你的身体因为某个动作而累过,那么残留的肌肉记忆会让你在后续复习的时候,回想得更快,更有利你快速进入状态。这个式子我就不再重复解说了。老方法,下周把单鞭下势的训练心得报告交上来,作为考核的评分之一。
【每日功课】
1.靠山功30分钟、行功15分钟、熊经功15分钟、预备式与单鞭下势7次。
2.提手上势定势10分钟、手挥琵琶定势10分钟。
【本周心得】
自从上周医院的检查报告出来后,我开始观察自己身体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头晕的问题没了,心脏闷痛的问题也极少发生,除非我情绪忽然大起大落。但我现在不担心了,靠山功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再也不吃药了。不过师父知道后骂我了,他说:“药还是得吃,功还是得练。别得了便宜就卖乖,好了伤疤忘了疼,更何况你的伤疤还没好呢。”
也不知道是检查后的心理作用还是其他原因,我观察到自己的呼吸真是顺畅了不少,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呼吸总是很短、很急促,也没了不管如何用力呼吸,都像是卡在胸口下不去横膈膜的感觉。我个人相信,这一切都跟练太极拳有关。它的各种有效功法,要求接地有根,全虚全实与清升浊降的要领,让我得到巨大的改善跟好处。现在如果你问我,对于太极我最在乎的是什么?那我一定会回答你:“正确完整的训练体系与师承,是我最在乎的两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