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只是大鱼吃小鱼的时代,更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怎样才能实现增长而不被竞争激烈的社会所淘汰?对此,很多企业会不假思索地做出并购的决策,并用盲目的行动去回应这一难题。然而,企业合并居高不下的失败率,让人不得不怀疑该方法是否真的能创造价值。于是,《兼并、收购与联盟中的价值创造》一书的作者凯萨琳·波可借助于理论推导和实践的验证,即同时运用了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从两个不同方向、不同途径展开探讨,在书中由表及里、层层递进地回答了兼并、收购与企业联盟活动如何创造价值的问题。通过解释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兼并、收购与联盟活动的规律能得到比较清楚的揭示,对其本质的认识也才能更加深入。
本书的研究路径十分别具一格,作者从公司股东的角度出发开展这项研究。尽管有人给“股东价值最大化”贴上了“世界上最愚蠢的观点”标签,但股东价值如今仍主宰着商业世界,股东的利益可以说是企业活动的标准,因此企业活动的成败往往需要从公司股东的价值创造或毁灭的角度来解释,而这正是贯穿本书始终的一条主线。
关于企业合并活动和股东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先前的许多实证研究呈现出了不同的结果。正如书中所指出的,“一些调查结果显示,合并活动能使收购方公司的价值增强;而大多数研究人员却发现,合并中企业创造的股东价值被平摊了,其中大部分利益被目标企业收获了。”作者认为,虽然很大一部分价值创造仍然是不可解释的,但那些一再被确定为对企业合并中股东价值有影响的因素,仍然是有待发掘和总结的,因此包括作者在内的众多学者们仍然正在不遗余力地探索影响企业合并中价值创造的决定因素。
本书最让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在于,作者独辟蹊径地在全书运用了元分析方法,使读者得以在书中获得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企业合并活动的价值创造。
元分析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不是对原始数据的统计,而是对统计结果的再统计,以寻求一个综合的结论。并购、联盟等合作机制在当今商业环境中的重要性,导致越来越多的专家研究企业合并活动和股东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然而大多数实证只研究了少数变量或是经常侧重于新因素的影响,却未整合先前已被证实影响股东价值创造的因素。
鉴于这一主题的实证研究在数量和结果上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这本书通过元分析方法来综合以前对股东价值创造的实证研究,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和系统评价。而书中所采用的这一方法,优点在于摒弃了传统叙事评论和投票计数方法的缺点,能够更为直观地为企业家和并购交易人士们从事兼并、收购和联盟活动提供实用的建议。
研究样本和统计数据丰富这一特点显而易见,这使得本书作者得出的结论极具说服力。在本书中,作者对欧洲公用事业行业126起收购和66家联盟的交易样本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用所建立的模型来判别企业合并活动价值创造的决定因素。
根据作者得出的统计结论,并购的失败率通常在60%至80%之间,而联盟的失败率在30%到60%之间。在这种背景下,影响企业合并价值创造的因素是一个很有前景的研究领域。而作者不仅发掘到这一点,并且抓住机会收集了大量的研究素材,并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这些样本进行解剖,据此提出客观真实的见解。对于制订商业战略的企业家及在金融和公用事业行业中的实践者们而言,这项研究想必能够极大地引起它们的兴趣和关注。
叔本华曾说过:“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本书作者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研究兼并、收购与联盟中的价值创造这一主题,希望能看得更高更远。本书反映的是并购学知识体系中不断增添的一砖一瓦,同时也是作者对前人并购研究成果的一点回报。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本书在兼并、收购与联盟如何创造价值这一问题的研究上提供了明确且实用的方法思路,并对这些理论与方法给出了恰当的反思。
总体来说,本书文风虽然略显乏味,内容尽管短少精悍,但对于那些想要通过兼并、收购或是联盟活动创造股东价值的企业而言,它仍然十分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