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第一篇主要讲APQP的流程,每个文件的制作要求、注意事项、制作流程、成功案例。详细的讲解了在第一阶段到第五阶段中每个阶段具体包括哪些动作,以及容易出现的错误。第二篇讲FMEA,这里主要包括DFMEA、PFMEA制作的流程、注意事项、真实案例。还有FMEA与其他质量体系的关系,如何结合使用,以及DFMEA和PFMEA的不同、表格每一栏如何填写、相关注意事项等。第三篇讲MSA,重点讲解偏倚、线性、GRR、稳定性制作流程、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判定异常、如何改善,并列举真实案例。同时也对MSA专业术语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了解释。第四篇讲SPC,主要讲述了相对实用的X-R图、X-MR图、P图的制作流程、注意事项、判读、异常处理、CPK及PPK计算等,并加以真实的辅导案例进行说明。同时还对CPK、USL、SL等专业术语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说明。第五篇讲PPAP的流程、注意事项和每个文件制作的要求,附以真实案例,同时还包括PPAP从接到客户要求到提交的整个流程。第六篇则提供了关于五大工具的实用性程序文件,列举文件在经过简单修改后即可使用。与此同时,本书也提供了一些EXCEL软件直接可在企业使用,不需要用其他高深的软件。
本书将实用作为根本宗旨,本着通俗易懂、简便易行的原则,致力于更广泛的群体,哪怕是中学生,在看完之后也能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尽量避免看了之后一头雾水,碰到问题不知如何下手的情况。
前言
APQP五大质量管理工具源自北美三大汽车制造商。刚开始,只要求汽车一二级供应商推行APQP等五大质量管理工具,后来全世界的主要汽车制造商都要求供应链推行,如比亚迪、奇瑞等。发展至今,APQP的推行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汽车制造商,全球主要的制造商都在要求供应商推行APQP五大质量工具,如华为、富士康等。由此看来,APQP五大质量工具已成为制造业走向国际的必要管理工具。
本书编写的目的在于运用,改变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水平,并不用于学术研究。因此,如果偏重于理论研究则建议不要买这本书,以避免有些东西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到最后不但企业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浪费大家时间,得不偿失。事实上,管理本身并不存在绝对的对与错,只要能帮助企业成长的都是好方法。而好方法的关键则在于适应企业的发展阶段,就像海尔当初的13条一样,简单适用。甚至到目前看来,这13条对那些小作坊式的小企业可能依旧适用,但对于如今发展壮大的海尔而言显然已经不适用了。
APQP五大质量工具在中国的运用情况并不是太理想,很多咨询老师连概念和公式都搞错了,如果自己都没搞明白又如何用于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呢?总不能只靠做假资料来应对客户审核和认证吧,但实际上,做假资料都是错的。所以我们才要写这本书,给咨询老师以及企业质量管理人员作为参考使用。
学习这本书,关键是悟透原理、量身定做,不能一味拘泥于条条框框的东西。我们曾在江西辅导过一家企业,他们只能做X-MR图,过程不稳定,如果用已有标准来套,每天都要预警、删除异常数据、计算CPK。后来,我们改了一下,异常数据不删除,先注明原因,在必要时采取改善对策,最后再计算PPK,这样做的效果很好。由此看来,量身定做最关键,规则都是人定的,人也可去改。
作者:谭洪华
201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