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差异化:“25个不同”的定律

家居建材行业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同质化的产品、经营和营销模式。这个问题在做营销培训的时候最容易显现出来,因为在讲解如何提炼和突出自己产品卖点的时候,笔者总会拿出一个题目询问学员们:“请总结出你们的产品和竞品的不同点,最少10个。”遗憾的是,答案很少有超过十个的。然后笔者只能对他们进行启发性指导,并让他们扩大思路从每个角度总结不同之处,比如“你们产品的名字是否不一样”“产地是否不一样”“店面是否不一样”“销售员是否不一样……”,这样一来一般情况下答案都会超过20个,其实笔者真正的标准是25个。

上面的培训是针对一线销售员,那么在这里笔者要向企业管理者和经销商们提问:“各位老板,请列出您的公司、品牌、产品、营销等方面和别人的不同!”如果你们的答案少于20个,就意味着您的公司有轻度的同质化病症;如果不超过10个,不好意思,您的公司同质化已经非常严重了,这就是25个不同定律。

不可否认,中国家居建材行业是依靠借鉴和模仿起步的,也是在初阶段没有办法的事,问题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习惯是否有明显的改善?答案是否定的。“老二模式”在行业内危害还是十分严重,一旦有人在某个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就会出现一个“老二”本着“我也行”态度亦步亦趋地跟随复制,但是他的价格却是几分之一。笔者负责任地说:“这是本行业的最大毒瘤,长此以往‘国将不国’”。肯定会有人不以为然:“很多行业的企业的老大老二之间不都是互相模仿吗?我价格低是因为我成本控制得好!

老大老二竞争的典范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除了品牌LOGO不一样以外可能并无差别,在生产工艺、产品结构、营销模式等方面均是这样。问题其实就在品牌LOGO的层面上:可口可乐是“可乐”品类的发明者,代表了“正宗可乐”,因此他们的品牌和营销定位就会突出“高大上”的一面,并和体育、健康挂钩,进而推广到节日全家一起喝可乐;而对于百事可乐,要想从可口可乐的羽翼下分一杯羹,就需要一个区别于可口可乐的定位,那就是“年轻人的可乐”,因此在营销的行动中,年轻、时尚、激情等信息充斥它的给广告,代言人也是时下最火的年轻明星。因此,这二位拥有了各自的粉丝群体,成为可乐这个品类完美的“双子座”。反观本行业,笔者就要问一下了:“如果你们生产的产品属于相同品类,代言人你是关之琳、他是朱茵,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

别说你的成本控制得更好,因此你的价格更加亲民,请告诉我们你的每一项成本优势都在哪里!在本行业细分品类的原材料供应、技术水平、工艺设备、产品组合、营销方式大同小异的情况下,能够大幅度降低成本的不过是原材料和知识产权。笔者可能在这里揭开了一个“盖子”:偷工减料、知识侵权是一些“老二”生存的基础。

作为老大,面对老二、老三、老四该怎么办呢?找到那25个不同、不断扩大它,最重要的是如何让客户感知并认同这些不同,学学可口可乐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