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企业由于大量人员从外部“涌入”,本来没有建设或者建设了但还没有落地的企业文化会被迅速稀释,要注意在几个方面加强:一是加强企业文化的净化功能,就是“筛掉”一些别的文化中的“杂质”,让文化更纯粹一些;二是加强文化的落地功能,让文化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所以林枫提出企业文化需要“入眼、入耳、入心、入行”。
具体实施上,林枫一方面把Y企业“客户第一,奋斗为本”的文化,进一步诠释成一些生动形象的文字和图片,结合前后端不同部门的特点,做成标语,张贴在办公室各处的墙上,让企业文化先“入眼”。比如市场部门的“与客户同心,其利可断金”,研发部门的“质量是我们坚守的生命线”,“我们对质量的敬畏,造就了客户的无畏”等等。
林枫还把核心价值观做成公司“吉祥物”主题系列、公司“卡通人物”主题系列、公司“优秀员工”主题系列,非常生动及互联网化的表达了这些核心价值观。
在公司的会议上,林枫也会组织管理层讨论价值观的问题,近期公司有哪些行为体现了价值观,如何通过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给客户提供价值体现公司的核心价值观等,有哪些主管、员工有比较好的价值观表现……通过把价值观的认识放到桌面上来讨论,才能越辩越明,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入耳”。
为了让企业文化更好的落地——“入心,入行”,林枫还组织了企业文化行为标准的细化,把每一条核心价值观都进行了定义,并把每一条核心价值观细化为5条行为标准,总共25条行为标准,这些行为标准采用“场景+行动+结果”的方式来表达,即在什么样的情境下,有什么样的行为,产生了什么结果;每季度对员工是否“展现”出这些行为表现进行评分,根据不同的得分区域分为“A-非常符合、B-基本符合、C-有待改进”三个等级,不仅会有一个综合评分等级,5条核心价值观都有单项评分等级,以便让员工了解他在哪条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表现上有差距,牵引员工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就如前文提到的,在公司年会上,对公司每一项价值观(共五项),都选取一些在价值观行为方面做得比较优秀的员工进行颁奖,并加强宣传“曝光”,把这些得奖员工的照片配上他们的事迹表现,加上他们自己的“语录”,做成海报进行宣传,起到很好的宣传与激励效果,其他员工也有意识的模仿这些价值观优秀员工的行为。打造正确的文化价值观,让全员都有相同的价值观行为,这是企业基业长青和永续经营的基础。
通俗来讲,企业要营造一种“图书馆文化”,就是来图书馆的人都是想读书的,来到了图书馆就不好意思喧哗,都会安静的读书,形成潜移默化的读书环境与氛围,价值观就起了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企业不能营造“菜市场文化”,就是喧哗吵闹,各说各的话,各有各的诉求,无法统一言语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