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添加营养素的健康概念营销

由于精炼工艺使营养损失,以及为了较长的保质期往往要添加一些抗氧化剂,在单一油种上,小包装食用油的“营养”和“健康”概念是不能和土榨油相比的。于是,用“现代”、“科技”、“世界性”等元素在“健康”概念上包装就成了小包装食用油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比较低层次的做法是用少量高端油种(如橄榄油、山茶油和花生油)与作为基料的低端油种(豆油、菜籽油、棕榈油)调和形成调和油。高层次的做法是在脂肪酸平衡的层面上做文章,如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最高层次的做法应该是营养物质的外添加。最早的成功案例应属强化维生素A的食用油,近期的成功案例有植物甾醇玉米油。相比而言,多油种的调和油、不同脂肪酸油种的调和油的发展空间都是有限的,只有营养强化食用油产品有着近乎无限的发展空间。

在小包装食用油里添加营养素,优点是可以宣传额外的营养功能,如果能被批准为保健食品,还能宣传保健功能。缺点则是需要解决以下难题:

(1)这种营养素能溶于油脂;

(2)在放置过程中营养素成分不会被降解;

(3)营养素能经受住烹调过程的高温;

(4)不影响食用口感;

(5)成本可控。消费者不可能用保健品的价格消费食用油。

添加营养素的小包装食用油有以下四种类别。

(一)中药入油

例如,湖南某厂家,往茶籽油、山苍籽油、核桃油中加入白参、丹参、白蔻、何首乌、白术、枸杞等中药材,做成保健食用油。该产品于1998年研制成功并于2003年11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每年产值近亿元。虽然在宣传保健功能,但并未获得健字号的批号,其真实功效的可信度大打折扣。中药材中的多种成分难以溶入油脂,能否有效发挥药效让人怀疑。这一产品没有进入超市,以保健品的运作方式销售,知道的人很少。

(二)添加营养素的保健油

例如,多力推出过一款调节血脂的葵花籽油,有健字号,曾经在上海个别超市的油区里能买到。它的成分为葵花籽油、大蒜精油和维生素E。大蒜精油有杀菌、降血脂、降血糖、护肝脏、抗衰老和降脂减肥六大功能,缺点是大蒜的味道很重、售价高、难以被大众接受。

2007年,番茄红素玉米胚芽油,一款新型保健食用油上市。该产品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刘道鸣教授等科技人员研发,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并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定,批准为保健型食用油。该产品每100ml含番茄红素12mg。番茄红素是一种重要的类胡萝卜素,人体不能合成,必须通过膳食补充,增加番茄红素摄入量可减少肿瘤发病率。番茄红素还是保健多面手,能延缓衰老,还能抑制胆固醇生成、保护血管。番茄只有经过油炒后,番茄红素才能被人体吸收,所以,适合将番茄红素添加到食用油中。由于定价高,500ml×2的礼盒装售价118元,不适合日常炒菜食用,市场影响力很小。

(三)抗氧化食品添加剂的健康概念

食用油产品最怕氧化,所以抗氧化的保鲜功能是小包装食用油差异化的发展方向之一。

(1)什么都不添加。口福在2007年以前曾宣称自己“从榨油做起,做新鲜的油,不添加化学抗氧化剂”。

(2)用维生素E做抗氧化剂。如金龙鱼AE食用油,在强化维生素A的同时,将维生素E也作为卖点。不少家庭主妇对有抗衰老、护肤功能的维生素E有较高的认知度。

(3)充氮保鲜。如多力葵花籽油。

(4)用茶多酚保鲜。如天天乐道的茶多酚芥花油。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天然物质,无任何副作用,能够解毒和抗辐射,对胃癌、肠癌等多种癌症的预防和辅助治疗均有益处,能防治心血管疾病,提高综合免疫能力,茶多酚也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厂家一般都会利用自己的独特保鲜方式将自己的产品定位为健康食用油。

(四)强化营养物质的大众食用油产品

目前,在市面上销量最大的强化营养食用油产品是强化维生素A的小包装食用油。维生素A有五大生理功能:维持视觉、促进生长发育、维持上皮结构的完整与健全、加强免疫能力、清除自由基。其中,维生素A对视力的作用是最早被发现、也是被了解最多的功能。公元前3500年埃及人就发现某些食物能治疗夜盲症。维生素A类食用油没有特殊口感,而且是国际公认的营养强化食品,对缺乏维生素A的人群有很好的营养补充作用。其次,就是植物甾醇玉米油。此外,还有长寿花DHA玉米油、长寿花共轭亚油酸玉米油等产品。长寿花还曾研究过添加二十八烷醇或维生素D、维生素K等脂溶性维生素的玉米油产品。

要强调小包装食用油产品的健康概念,必须寻找能证明产品健康品质的权威机构。这类权威机构有三类:

第一类是能证明产品健康概念的营养或医学机构;

第二类是挑战自身极限的体育活动;

第三类是极端环境下的探险活动。

这里主要谈一下第三类。人类面临的最极端的自然环境有三种:航空、极地及高峰(深海影响力小,此处略去)。关于航天概念,有中国航天基金会和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两大系统,有广泛影响力的是中国航天基金会。2011年11月,中粮福临门正式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宣告十年战略合作拉开帷幕。其旗下藻油DHA调和油等三款产品荣获 “中国航天专用产品”、“中国航天专用调和油”等称号。

有“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合作伙伴”称号的品牌并不多,如2006年6月28日,金丝猴企业成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合作伙伴;2007年11月7日,北京铜牛集团成为研制航天内衣选定的唯一合作伙伴。

关于极地概念,2004年11月,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指定上海良友海狮油脂实业有限公司的海狮系列食用油为国内首个“中国南北极考察特供产品”。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也可授权中国南极科考队员专用食品,今麦郎骨汤弹面于2004年12月被授予“中国南极科考队员专用面”。

关于高峰概念,则有优沃玉米油于2008年成为“中国登山队唯一专用油”及“北京2008圣火登顶珠峰指定食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