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程大纲设计

课程大纲设计是通过课程大纲工具把内容梳理出来,并使得每部分和不同层次的关系更加清晰明确。如表8-2所示。

表8-2 课程大纲设计

(一)明确目标

目标导向是一个很好的原则,培训课程更是如此。

很多人设计课程找不到方向,很多时候就是目标不清晰:不知道通过这样的培训想让听课的医生或者护士有什么收获或者变化,所以课程设计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明确我们给什么人做培训,是医生、护士亦还是前台,通过课程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目标不仅要明确还要合理。什么是合理呢?

领导们对于培训的预期很高,希望通过一次培训解决医生的能力问题,事实上很难实现,培训只能解决认知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合理规划目标。一般来说,通过培训让学员了解某方面技能的逻辑与操作方法,再通过有效地辅导和练习逐渐掌握这一技能。

(二)目标拆解

有了目标,如何去实现培训的目标呢?

我们先看表8-2中的一级目录,我在上面表中把一级目录填到里面了,这就是内容设计里的四个部分,当然名字是要改的,内容就是这几方面。也就是说,通过四个部分的内容设计来实现培训的目标,怎么实现的?通过痛点部分让学员了解到目前状况对于自身的限制,认同要通过学习改变现状。为什么是挖痛点的方式呢?因为痛才使人愿意做出改变,而且意愿更强烈,就像很多人为什么能下定决心减肥,往往不是因为减肥后更健康、更美丽,而是因为别人异样的眼光、相亲失败、工作受阻等让人痛苦的原因才改变的。

当学员意愿被调动起来的时候,就迫切想要一种方法来消除痛苦,我们此时再推出方法,这个方法是被期待的,是学员需要的,而不是老师强行灌输给学员的。解决方法一定以有逻辑的模型的形式展现出来,让人一目了然又豁然开朗。

这时候,学员才会更加期待老师来解释一下这个方法,具体要怎么做呢?我们再讲第三部分操作方法的时候他的思路才能跟着你走,因为很多方法讲起来确实不是很有趣,但是基于他想要了解,即使过程不生动,他也可能听得津津有味。

第四部分要结合课程的内容去设计后面辅导、考核和工作应用的跟进计划,让每一次课程都能延续到工作中,当然这可以与情景模拟、跟线作业等结合操作。

通过这四个部分内容的设计就能实现我们的目标,缺一不可。

(三)梳理框架

一级目录的逻辑我们清晰了,接下来还要设计二级目录。

二级目录和一级目录什么关系呢?二级目录是支撑一级目录实现的,比如痛点挖掘这部分内容,我们知道痛点挖掘的目标是让学员感受到目前的方法的痛苦,从而迫切地想要改变。

怎么做才能让学员迫切地想改变呢?从几个方面去设计?我们设计的方法有四个步骤:现状、危害、原因分析和愿景。

第二步,从现状讲是可以客观描述出来的,是学员和老师共同能看到或感知到的,当然这部分可以去调研,也可以从诊室的视频中调取一些接诊片段或者找一些已经完成的病例,尽量不要用现有医生的案例。

第二步,根据现状带领学员一起分析这种状况的危害,而且大家越说就会越觉得问题很严重,一定会反思自己是不是也有这种状况。

第三步,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只有了解深层次的原因才有可能去解决,解决方案一定是对应着根本原因的。

第四步,告诉大家如果能解决会怎样?用一个正面的案例给大家一个愿景,这样才能让人觉得是可以解决的。

这四个步骤就是实现痛点挖掘的目标的。

同理,其他部分的二级目录也是支撑其对应的一级目录实现的,三级目录又是支撑其对应的二级目录实现的。

(四)充实内容

三级目录设计好了,就代表课程的框架已经出来了,再把内容做一下设计,让每一部分都有血有肉。

(五)设计细节

为了实现培训的效果,还要考虑每一部分内容如何展示,是否需要添加一些互动环节或者是案例,如何添加,怎么过渡和承接效果更好。比如有些环节可以做个互动,我们在讲操作细节时,不妨让医生或者护士来体验一下患者张着嘴的治疗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医生或者护士切换角色体验一下患者的尴尬和狼狈。这样他们就更能理解患者的心情。方式有很多,原则只有一个,就是为目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