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是我人生中转折性的一刻。我从来没有想过一条简单明了的解决方案居然有这么大的威力,能扭转整个公司的困境。同样让我吃惊的是,我一直以为自己已经足够专注了,却没想到我根本不够专注,因为真正的专注是指只专注于一件事。
……
经过这几次的困境经验,我开始总结成败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每次获得巨大成功的时候,都是我专注于一件事的时候;而且,我专注的点也应随着目标的变化而变化。发现这个成功的秘诀后,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102
这个世界的本质是“稀缺”,每个管理者主要的资源是自己的精力,如果希望能达成较高的绩效,必须要集中使用能量。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强调要事为先,而且一次只做一件事。在德鲁克之后,有很多的著作也都对此进行描写,其中比较优秀的包括柯维(Stephen Covey)《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斯特纳(Thomas Starner)《全神贯注的方法》、麦吉沃恩(Greg McKeow)《精要主义》,等等。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能够把自身的能量象探照灯一样聚焦起来,守精要主义之心,利出一孔、力出一孔!具体的做法可以参照以下三点:
1.目标聚焦。
导致执行不力的主要原因是目标不够聚焦或者不够清晰。比如说你一天8小时需要开两个会、需要回15封邮件、需要和老板沟通一次、需要给客户打若干电话等日常事务,并不是说要减少干这些事,而是要缩减你心目中重要事项的数量。你需要明白,真正的绩效,不是来源于日常工作,而是来源于重要事项的完成情况。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这个世界上不止有一件事等着他(她)们去做,但在一段时间内,只可能做好一件事,而这件事总是最重要的事。
有一个相关的故事,一个总裁想提高所有人的做事效率,他找了一位咨询师询问,咨询师在详细了解了他的意图之后告诉他一个办法,就是每天清早按顺序写下当天要干的三件事,然后依次去干,即干完一件再干一件,绝不能几件事一起干。咨询费按照效果收取。半年之后,企业效率大大提升,咨询师也收到了高额的支票。故事很简单,其中的方法也很好实践,完全可以在现实工作中试一试(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方法都要给予足够时间进行实验和改进)。
2.大刀阔斧地减少不必要的工作。
请设想一下,如果你突然身患某种病症,每天只能工作3个小时,那么你会怎么做,一年之后你的成果和绩效会不会大幅下降?
人类总是会高估自己(地球真的是在围着自己转),觉得某件事情如果不是自己做,效果就会下降或者自己不出马绩效就会无法维持,其实真正需要你完成的事情并不多。我们看很多传记,有一个发现——最重大的成果往往是被迫呆在医院、被流放到乡间、被疫情逼在家中(大科学家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就是被鼠疫逼迫在家中闲居的成果)时完成的。所以一个知识工作者(体力工作者不同)必须大刀阔斧地砍掉自己手中半数以上的工作,将实践聚焦到自己应该做的事,才可能变得卓有成效。
参考以下时间管理四象限,如图39-1所示,我们必须压缩其他三个象限的工作,把时间集中到左上角重要不紧急的工作中。
图39-1 时间管理四象限
重要不紧急象限:静下心来减少干扰去做;
重要紧急象限:赶紧去做,但要用系统方法压缩本象限的时间;
紧急不重要象限:尽可能交给别人去做,尽量压缩;
不紧急不重要象限:完全砍掉、不去做。
3.把关注点转移到成果和外部世界。
有人会有这样的问题:“什么性格的人会是一个好的管理者?”这是一个伪问题,因为问题的关注点是人的性格而不是成果。
要知道决定管理者成效的是外部的世界(人的本体以外,包括外界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成果只源于外部的机会和内部的决策,因此正确的问题是:“管理者应该怎么做才是高绩效的?”在企业中,有些领导八面玲珑,对下属也非常Nice(性格和善、乐于助人),但所在部门的绩效并不高。原因就是他的关注点并不在成果和外部世界。
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关注成果、关注外部世界,那么以下四点需要做到:
诚实正直。它源自人的品格,也是管理者能获得最大绩效的基础。
专注于定好目标,并严格要求自己和下属。
建立高标准的绩效要求,绝不苟且。
对事不对人,标准绝不因人而异(包括对自己)。
管理学家柯林斯(Jim Collins)是德鲁克的粉丝,从他的著作中可以看到德鲁克深深的影响。2001年,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中提出“第五级领导”的概念,起初大家并不认同,公众的看法是最优秀的领导人都是魅力四射、八面玲珑的大咖,怎么可能是拥有一些职业理念的普通人呢?
不过现实告诉我们,德鲁克和柯林斯是正确的(以上四点要求与第五级领导完全吻合),某个要求很高、律己甚严、正直无私的普通人正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