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今解 查克·费尼:“帮助别人是不错的投资!”

查克·费尼(Chuck Feeney),生于1931年4月23日,一个善于低调守雌的商人,一个懂得取予之道的慈善家。

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管子·牧民第一》

查克·费尼是世界上最富有、最节俭、最低调的慈善家之一,似乎真正做到了“慈、俭、无为”。

他创办了“大西洋慈善基金会”,除了比尔·盖茨&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及福特基金会外,总部位于美国的慈善基金会没有哪家比“大西洋慈善基金会”捐献规模更大。

为了“逃名”,“大西洋慈善基金会”到远离美国本土的百慕大群岛注册。基金会的名字没有使用查克·费尼或与他相关的人的名字,他甚至要求基金会的员工不告诉家人自己在哪里工作。同样,根据他的要求,接受捐赠的机构不能为他放置一块铭牌。捐赠的受益者大多不知道资金的来源,知情者必须签订保密协议:若向外界透露有关消息,资助将停止。直到1997年,查克·费尼的“免税购物连锁店”被法国奢侈品巨头伯纳德·阿诺尔特收购,公众才知道,费尼在该公司的股份已移交给“大西洋慈善基金会”。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种低调也是查克·费尼商业成功的秘密。查克·费尼白手起家,短时间就积累了惊人的财富。就像后来匿名捐款一样,费尼当初经商也处于半地下状态。

1931年,查克·费尼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一个爱尔兰裔蓝领家庭,其母乐善好施。年轻时费尼靠挨家挨户推销圣诞贺卡、清除车道上的积雪,以及在高尔夫球场上当球童挣钱。朝鲜战争期间,他在日本做过美国空军的无线电话务员。战后费尼来到欧洲,与朋友罗伯特·米勒合伙,向船员兜售免关税五连包烈酒。后来拓展业务,向驻扎在欧洲和亚洲的美国士兵们销售轿车。他们还抓住战后旅游业兴旺发达的时机,在各国各地的机场建立免税店。

  他们将“免税”概念利用到了极限。费尼和合伙人米勒将公司设在列支敦士登、摩纳哥等地,使用瑞士银行账户,而将资产以费尼的法国妻子丹妮尔和米勒厄瓜多尔籍妻子詹塔尔的名义存入银行。同时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免税规则,通过异地邮购等手段避税。

  除了利用时空差异合理避税,他们还要想方设法做好保密工作,以麻痹竞争对手。费尼说过:“如果你有一台能够生钱的机器,你就不会招摇过市,说大家模仿我、快模仿我。”

最后,他们将自己创建的“免税购物连锁店”变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烟酒零售商,成了奢侈品的全球性供应者。

但费尼自己并不奢侈。他说过:“节俭是一种聪明的做法。”费尼曾经在法国和纽约拥有6栋豪华住宅,但他现在没有任何豪宅。人们也从来看不到费尼穿戴名牌。他解释说:“你可以上高档餐馆一顿吃掉100美元。但我吃25美元的饭也能得到那种满意度。我现在爱上了烤奶酪西红柿三明治。”

查克·费尼有个愿望:在2016年前捐光剩下的40亿美元。目的是为富豪们树立榜样,要他们“享受生活的同时做出馈赠”。当有人问他为何要将财富捐得一干二净时,他用一句谚语来回答:“裹尸布上没有口袋。”

在费尼的诸多慈善项目中,有一个叫“微笑行动”,资助发展中国家腭裂儿童接受整形手术。有一次,他在候诊室里见到了一名准备接受手术的女孩,女孩用手掩着嘴,掩饰不住激动与期望。“做完手术后,她微笑着,似乎在说‘我现在再也不是你们以前看到的那个丑样子了’。”费尼说。他在这时才觉得,财富是有价值的!“人们习惯于赚钱,成为富人对大多数人都很有吸引力。我并不是要去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我只是相信,如果人们能为公益事业提供捐助,他们将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他说。

2007年9月,很少接受采访的查克·费尼接受了美国全国公共电台主持人詹姆斯·哈托利的专访。在回答为何不将积累的财富用于舒适的生活,或用在自己孩子身上时,他说:“我父母让我要考虑他人,总教导我用钱可以做的事,帮助他人是不错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