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二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 尤茂庭博士
三年前,我们第一次来到上海西郊的德邦总部,觉得这里的人都非常年轻,给我们一种在高校校园里的感觉。后来问了一下才知道,的确很多的员工刚毕业不久,觉得这家公司非常不简单,靠着这么年轻的部队,已经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三年后,感觉德邦依然非常年轻,依然有着校园搬的年轻气息。但作为一个企业,德邦已经不一样了,无论是从规模、业务结构或者管理来说,都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我们也很期待再下一个三年的德邦,因为我们相信德邦能保持年轻,保持校园的感觉,保持发展。
在德邦工作,感想颇多,尽管我们双方已经有很多的合作了,但还是不断会有新的发现和体会。用我们麦肯锡的惯用说法,我在这里总结三点。
首先,想要借助咨询公司获得更好的发展,客户本身必须有非常强烈的、想要更上一层楼的意愿和动力。我们常和德邦说,这是你们自己的德邦,不是麦肯锡的德邦。这一点,我们觉得德邦自始自终是非常清楚的,他们自己也常说是“依靠”咨询,但不“依赖”咨询,德邦永远只能依赖自己。我觉得这种意识是有效利用咨询力量的基础,因为只有这样,才会理性地使用外部力量,才会在合作过程中更注重对自身核心能力的建设,才会在成长过程中更注重基础能力及人才的培养。
其次,我们和德邦之间是“战略合作”,而不是大家习惯性地认为是仅仅在战略上合作。从0到100-300亿,可以靠个人魅力、市场的运气、国家政策的倾斜等。但要成为千亿级长青树,则要求一个企业在各个方面,包括战略、市场、销售、运营、人才、领导力、文化等方面都能同步成熟起来。这也是我们协助德邦根据国内外实战经验制定的长期发展方案。很多中国企业(尤其是民企)在经历了创业初期的高速增长后,不得不作出一些必要的调整,而且有些时候是全面的调整,才能有发展的后劲。
第三点,这是个互惠的过程。我个人认为麦肯锡带给德邦的,最重要的不仅仅是业绩的增长,也不是单纯的业务模式优化,也不是简单的高管能力培训。我们带给德邦的,最重要的是一个窗口,让他们能感觉到这个世界很大,要出去看看,发现自己的个子其实一点也不小;让德邦在这个过程中增加了更多理性和信心;但也让他们发现,看似简单的“数羊”工作其实并不是那样的简单。当然,德邦也给了麦肯锡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了下一代民企,下一代有能力、有想法的、有价值观的中国民企。
我觉得麦肯锡和德邦的合作才刚刚开始。随着德邦自身能力的不断增强,麦肯锡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期待未来,期待这本书能带给您不一样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