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E的组织架构设计因为涉及的人数较少,也不会一次性完成CoE的全部组织架构的设计及人数的配置,所以CoE的组织设计一般遵循以下原则就可以完成初步的组织设计任务。
(1)CoE的角色一般可以按照先后顺序考虑以下这些角色或者部门:
培训和人才发展的专家,主要负责设计、搭建和执行一套人才培养和发展的体系、操作流程和工具。
薪酬激励专家,主要负责设计、搭建和执行一套价值评估和人才激励的利益评价和分配机制、流程和方法。
招聘和雇主品牌专家,主要负责设计和制定内外部招聘制度、流程和工具,同时参与设计有效的雇主品牌和招聘方案。
组织发展专家,负责组织架构设计和优化,组织变革项目的设计和规划,组织诊断的工具和实践方法,还有文化打造。
领导力/干部培养和管理专家,负责设立专门的领导力开发,设计和制定系统的管理机制和方法。
战略和绩效专家,负责协助BP参与公司的战略制定、解码、绩效目标制定、过程管理和评价等活动。
数字化专家,因为数字化和技术是未来20年的趋势,HR也需要提前布局相关人才和机制。
前面三个一般都需要有,是刚需,后面三个是BP的主要工作范畴,可以请外部的咨询公司协助,因为内部培养不易。当然,也可以从外部招聘能力比较强的人,这个方法目前看成本太高,建议还是确保BP能提高到一定专业水平,无需自己设计但是有能力做判断就好。数字化是趋势,可以储备,人才可遇不可求。
(2)CoE的组织层级。全球500强集团公司一般分为全球和国家两层,一个叫GPO(global policy and process owner),另一个叫CPO(country policy and process owner)。这些不同领域的专家在一起就叫专家中心CoE(center of expert)。原则上,一个核心政策和流程就一个专家,全球和国家的人员设置都是一样的。比如招聘全球一个CoE,国家就一个专家。
中国的公司情况大多数不是这样,比如人才发展有些也叫企业培训中心,里面的人数比较多,有负责课程开发的、有负责项目管理的,还有负责供应商管理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专家的专业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所以需要更多人来承担。如果你认为某个板块非常重要,可以设计多个人来承担这个角色。
(3)从成本和效率角度考虑,CoE不用太多,因为能力要求高,培养成本太大,我建议企业可以把这部分角色外包出去。关键是提高BP的问题识别和需求澄清的能力,然后利用自己的专业判断能力去物色合适的外部专家或者咨询机构,来配合、监督和管理好相关的项目。所以,未来的BP业务视角占2/3,另外的1/3是专家视角。
基于以上基本原则,我们就可以自己设计公司的专家团队,具体要多少板块、多少人、什么样的人,以及和其他角色的配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