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近年来我国的制造业发展迅速,无可厚非,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顶级大国之一,并且中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企业群,中国企业已经从传统的设备提供商转变成了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影响全球产业运行的一支重要力量。再加之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提出,工业4.0对中国来说将是一个使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甚至弯道超车的大好时机。

工业4.0作为指引未来工业的全新概念,思路是在工厂生产新的系统中,产品的组件直接与生产系统沟通,发出接下来所需生产过程的指令,这样将改变整个制造过程,整个系统更加智能,联网更加紧密,不同组件间可以相互沟通,反应更加迅速,不同部分之间相互沟通使效率提高30%。工业4.0会促动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在提倡能源节省高效生产的背景下,将会影响我国制造企业的升级路线。中国工业以中低端制造为主,德国提出的工业4.0规划会刺激我国工业高端化发展进程。

信息技术突破与工业技术融合是未来工业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未来的工业制造是数字化生产,将更加依赖于信息技术,物与物的互联互动成为工业生产新常态。从我国目前的制造企业需求来看,最为迫切希望突破的技术性环节是工控软件技术。我国工业企业升级应该走分层次发展的策略,有能力的企业可以先走一步,在智能化生产方面进行一些尝试,对于绝大多数制造企业则需要进一步夯实基础性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加快工业信息化改造的步伐。

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战术,这一战术完全可以移植到目前的工业发展中。你搞你的工业4.0规划,我搞我的两化深度融合战略。对于我国的工业制造业,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是又一次机遇,我国可以籍此进行跨越式发展。对中国制造业来说,当务之急是要深入了解制造过程,知道别人如何设计制造系统;了解装备,然后从装备的角度去做差异化,寻求能够达到更大的单位价值的方法;要思考如何去提高产品价值和发现新的价值;从基础管理抓起,从规范化、标准化、两化融合等方面着手。

从现代工业发展的趋势看,工业4.0时代,传统的行业的边界将会变得越来越模糊,新的生产模式会层出不穷,合作形式多样化广泛化,产业链分工也会被迫重组,物联网、服务网和数据网将取代传统封闭性的制造企业内部系统。对这些变化我国制造企业要心中有数,预作准备,想好对策。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模式和路径要借鉴和思考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