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数字场景的概念及其逻辑框架

理解数字场景,需要从三个概念层面去理解:

数字场景(Digital Scene),是场景从物理世界向数字世界的映射,数字场景能够全面解构场景中的业务、数据、应用和技术,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场景的价值效能。

数字化转型场景(Digital Transformation Scene),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对企业部门级、单元级等传统业务流程、业务对象、业务规则进行数字化改造、优化或重塑,以实现价值增值的动态优化过程。

数字场景创新(Digital Scene Innovation),通过将场景从物理世界映射到数字世界,利用各项数字技术和管理实践,结合场景内特有的专业知识,通过创新途径,对场景进行优化改造。

理解数字场景的逻辑框架包括三个层面:

数字场景识别与界定的逻辑框架,能帮助我们更简单而全面的认识目标场景。逻辑框架主要包括了场景的八大要素,即人、事、物、场、目标、边界、环境和评价。“人”的要素是数字场景的灵魂,每个数字场景都要是为人服务的,同时有人在提供此服务的过程中受益;“事”的要素是数字场景的核心,只要有“事”的存在,就可以形成一个场景,并考虑其数字化;“物”是价值的载体,各类价值的实现往往伴随着产物的形成或形式转变;“场”是数字场景的载体,数字场景在此场所中运行,可以是物理场所,也可以是数字场所;“目标”是场景存在的原因,继承了组织对此场景的期许和任务;“边界”确定了场景的范围,在认识场景、改造场景的过程中十分关键;“环境”是多方对此场景产生作用的集合,既包括内部条件,也包括外部环境;“评价”既是目标的价值绩效分解,也是环境的变革能力评价,对场景价值和状态的把握做了重要补充,如图3.1所示。

图3.1 数字场景识别与界定的逻辑框架

数字场景描述与分析的逻辑框架,对最核心的“事”作具象化解剖和变革性分析,把握关键角色视角的关键价值实际过程和形态,从而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场景,是更加核心的“事”、“人”、“态”的组合。“事”指的是每个数字场景都是一个价值实现的过程,都具备场景价值流、价值阶段、价值项目、价值触点等,通过对此过程的分析,能够将场景以图表形式呈现出来;“人”指的是每个场景都有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且基于不同角色视角产生价值实现泳道,需要首先选择核心的“人”,才能形成对应的“事”,其中,客户旅程是场景的重要角色泳道,每个场景都有其服务对象;“态”指的是场景以不同的场景形态实际的发生,每个场景都有关键的场景因子,场景因子变量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的场景形态,“态”的重要作用就是将不确定的“事”变成确定的可分析的“事”,场景形态关联具体流程,是挖掘变革机会的重要工具,如图3.2所示。

图3.2 数字场景描述与分析的逻辑框架

数字场景设计与建设的逻辑框架,是以更加具体的建设视角来认识场景,此视角贯穿战略、业务、数据、应用和技术,能够满足对场景开展设计和建设的需求。企业数字化转型多级架构要素在场景级建设中一以贯之,以保证数字场景作为衔接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和数字化系统实现的桥梁作用。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场景继承了复杂系统的基本要素,也突出了复杂系统中的逻辑和重点,既保留必要的系统性,又呈现特有的直观性。在此逻辑框架下,除了从战略到技术的逐层解析,还包括战略、业务、数据、应用和技术各自的逐步细化,以及从规划到建设、运营逐步实现的过程,是其可操作性所在。数字场景与企业总体战略、公共基础设施、相关场景要素紧密配合:场景战略要与企业总体战略对齐,继承目标和绩效;场景技术要尽可能匹配公共基础设施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本场景要与周边场景实现战略协同、业务协同,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统一治理,实现能力共享、技术共享,如图3.3所示。

图3.3 数字场景设计与建设的逻辑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