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三段论”及其技巧

陈述是沟通过程中阐述主旨观点、传递价值信息的常用途径,是影响对方认知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按时间进度可分为开场陈述、过程中陈述、总结陈述三个阶段。不同阶段,需要注意的地方不同,可用的技巧也不全然一致。

开场白。鉴于客户通常只有很短的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你身上,因此,在沟通前,需要根据对方的特征信息、需求信息精心设计一个简短的开场介绍。开场白太长,会错过沟通的最佳时机,并让客户厌烦。

过程中陈述。通过开放性问题拉近距离,触发需求,带入紧张情绪中,只是铺垫,重头戏是过程中陈述。这是被动沟通最重要的环节,也是销售行为中最重要的一环。

如何让信息更容易被接受?可应用以下技巧:

​ 言简意赅。陈述切忌啰嗦,在确保对方听懂的前提下,单位时间内传递的价值信息越多越好。

​ 慎用第一人称。绝大多数人在沟通过程中不自觉地常用第一人称。这种习惯,自己很难察知它的缺点:很容易被听者标签化为个人主观认知,例如“只是你个人的看法而已,并非客观、公正的信息”。

​ 结论先行。内容的结构可分为先因后果、结论先行两种。前者需要听者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且对支撑结论的要素、逻辑严谨程度要求较高,难度大于后者。综合考虑,虽然结论先行的效果稍差,但对于没有十足把握的陈述来说效果更好。

​ 巧用专业性表达。这个技巧应用得当,可建立“专家光环”,从而激发听者的敬畏心、好奇心、专注度。一旦被客户打上“专业”的标签,陈述者输出的任何信息都更容易被接受。使用专业术语时必须注意三点:首先,陈述者务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否则遇到行家里手和你较真,而你答不上来,不仅丢人现眼,还劳而无功;其次,必须深入浅出,要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专业术语,确保对方真的理解其含义,否则人家被你讲得云里雾里,不仅迷失焦点,浪费时机,还徒增反感;最后,不宜过多,太多术语既影响沟通的流畅性,又带给对方挫败感,不利于建立合作关系。

​ 善用数字化语言。将描述性语言提炼成数字化语言,可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并提升陈述者的专业化属性,强化专业化标签。当然,数字化陈述也需注意:第一,数字应有零有整,数字越精准,表达出的专业性越强;第二,在陈述不确定数字信息时要留有余地,不要过度肯定;第三,数据要逻辑缜密,要知道数据的来源和算法逻辑,禁得住推敲,否则会适得其反。

作为沟通过程的尾声,总结性陈述需要注意三点:

第一,务必简明扼要,因为客户可能已经很疲惫了,多说无益,不仅无效率,还可能适得其反,引起客户的反感。

第二,求同存异,忽略、弱化沟通中的不一致、相左的地方,多强调共同的认知,强化合作关系。

第三,复述结论,以强化客户的合作认知,同时为整个沟通过程画上完美的句号。

沟通能力是一种可训练、可提升的综合能力,除需在上述各个技巧层面勤加练习,还要发展逻辑分析、洞察、换位思考等进阶能力,方能将沟通能力提升到较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