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案例
KX新晋培训师周童给大家上了一堂课程《报告表达的降龙十八掌》,现场氛围十分热烈,大家每个游戏都做的不亦乐乎,分享也十分踊跃积极,现场感觉收获颇丰。
课程上完后,主管蒋欣对说周童:“你没有构建逻辑框架,观点不突出,降龙十八掌谁记得住,中国最大数字是九,八仙的名字有几个人记得住,而你讲了三个小时,大家乐的挺欢,真正解决问题的时候,用什么思路使用你这十八掌呢?”
周童心理不服气,大家欢乐的学习,场面热烈,培训记住两三句就是收获,就会去用,用了就会有效果,不然我还要向小学生背课文都要求背下来,考试要考啊!
然而,一个个月过去了,大家在工作中的建议报告和总结PPT写作水平,并没有改进,还是一塌糊涂的乱堆,倒是学会的十八掌的精髓,很多都是六脉神剑,九阳真经,常犯的12个错误,让周童哭笑不得。
那么,该如何才能写出有框架和逻辑的文章,精准表达自己的想法呢?
智行解析
案例中的表达逻辑是并列排序式,最简单的构建框架逻辑,这方面我们运用麦肯锡的金字塔原理,可以有效解决问题。
金字塔原理是麦肯锡的经典理论,优秀的麦肯锡咨询顾问都是“问题解决者”,他们的豪言壮语是:“ 我们能为一切问题提供现阶段最佳解法,如果给三个月我们搞不清楚的问题,现阶段也没有其他人或机构,可以搞清楚”,这样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决心和信仰值得我们学习。
此理论认为,任何一个话题,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然后,这个中心论点可以找到3至7个论据来支撑。这每一个论据本身,又是一个论点,同样也可以再找到3至7个分论据,以此类推。这样的结构,就像是金字塔,所以,这个方法论就被称为“金字塔原理”。
纵横职场
第1、 金字塔原理结构的三个特征:
1、 纵向支撑原则:金字塔的纵向要形成逻辑支撑关系,多数时候,这种纵向支撑关系是归纳关系。下一层每个论据都对上一层形成逻辑支撑,有三到九个论据中任何一个论据成立,上一层总结归纳就能立住,如果三到九个论据全部成立,上一层总结归纳就非常牢固。上一层是在下一层逻辑支撑下的总结归纳,站在下一层论据的支撑下,按照逻辑,高高山顶立,形成结论。
2、 横向不重不漏原则:金字塔的横向要形成不重不漏的相互关系。横向三到九个论据,彼此之间要相对独立,要基本不重合,这样,才能在方法论上避免重复。横向三到九个论据,合在一起要相对完整,要基本覆盖议题整体,这样才能在方法论上避免重大遗漏。
3、 总体真知灼见原则:任何一个高质量的金字塔,最后的结论必须是一个真知灼见,必须让这个世界更加真实、更加善良、更加美好。真知灼见很难定义,很难言传,你自己获得了真知灼见,或者你听别人有了真知灼见,你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一层窗户纸被捅破,水落石出,没见到之前不知道是什么样子,见到之后,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的感觉。
第2、 金字塔构建的模式:信息设计的模式“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两种方式进行。
1、由下而上:
1) 首先将零散的想法依照主题区分群组
2) 接着反映出每个群组的主题信息
3) 既有这个过程将最想主张的想法提炼出来
2、由上而下:
1) 快速列出中心思想
2) 列出分析问题的经典框架
3) 分析可以获得的素材,讲素材填充进去;
【举例】媳妇说,你帮我买一下“葡萄、牛奶、土豆、鸡蛋、胡萝卜、橘子、黄油、苹果、酸奶”“你记住了吗?”转头可能给忘了,太多了、太杂了,记不住啊!
如果我们把这些东西进行重新组织和归纳整理,比如说,要买水果、蔬菜和奶蛋,这三类东西。水果类的有葡萄、橘子和苹果,蔬菜类的有土豆和胡萝卜,奶蛋类的有牛奶、鸡蛋、黄油、酸奶。这样是不是就更方便记忆了?
第3、 金字塔的经典逻辑:在金字塔结构中,这些论点和论据间是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的,这个重组的过程可以分为归纳和演绎两种方式,细分为四种逻辑顺序。分别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重要性顺序,以及逻辑演绎顺序。
1、 时间顺序:就是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进行分类。比如,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后做什么。今天如何,明天如何,后天如何。
2、 空间顺序:也就是结构顺序。比如,按公司的部门来分类,市场部、研发部、技术部、人资部、行政部、销售部。再比如,按地域来划分,北、上、广、深等等。
3、 重要性顺序:就是按照事情的重要度进行划分。比如,我们常说的时间管理四象限,重要又紧急的事情,优先做;重要不紧急的事情,计划着做;不重要却紧急的事情,授权给别人做;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事情,就少做或者不做。
时间、空间和重要性,这3种逻辑顺序,就是金字塔原理中的归纳法,先找出论点间的共同点,归纳到一起,形成结论。
【举例】我们要做一份工作计划,那可以按时间顺序来划分,长期目标是什么,中期目标是什么,短期目标又是什么;也可以按照结构顺序来划分,行政部要做到什么标准,人资部要做到什么标准,行政部要做到什么标准;还可以按照重要性来划分,收入源自哪里,主要业务有哪些,辅助业务有哪些,可以尝试哪些新的业务方向等等。
4、逻辑演绎顺序,也就是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三段式顺序。比如说所有人都会死,这是大前提,苏格拉底是人,这是小前提,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苏格拉底也会死。
这4种逻辑顺序,就是金字塔原理教给我们的重构思想的方法和工具。通过这4种逻辑顺序,我们就可以分类整理出一个个的论点和论据,构建出金字塔结构。
第4、 逻辑构建的MECE原则:为了保证思维的严谨,我们还要对这些论点和论据进行检查,看看是否符合MECE原则,也就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不重复、不冲突、不遗漏。
第5、 问题引导出来的“解决方案”:通过问题剖析,根据金字塔原理进行搭建解决问题。
基础问题 | 逻辑问题 |
1、 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 2、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 3、 这个问题可以分解为几个次级问题? 4、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资源? 5、 潜在的最大困难有哪些? | A. 标准:如今的问题是什么,有哪些重要的表现,机会是什么? B. 本源: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C. 解药:如何去病根儿、创造价值? |
引导问题 | |
1、 这个问题及核心词的定义是什么? 2、 对于这个问题,谁是最终决策者? 3、 最后递交物大致长什么样子? 4、 产生这个问题的背景是什么?问题的缘起?年代?相关的人?类似的领城? 5、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和认可? 6、 实施这些建议可能会对整个组织产生什么影响?对此组织的不同部门可能分别产生什影响?如何判断这个问题解决好了? 7、 有什么潜在的重大风险? 8、 提交最佳方案的时限是? 9、 涉及这个问题的关键限制条件是?(预算、法律、人际关系、科技突破等) 10、 哪些解难的限制条件真的不可能被突破? 11、 解决方案的目标精度大致如何?(在管理领域,没有百分之百准确) |
「刻意练习」
金字塔原理的核心就是“不重不漏”的展现思路,呈现最关键的要点,去排查核心问题,方便采取行动,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应用金字塔原理。
实践训练一、
实践训练二、
实践训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