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有句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这个道理其实很多人都明白,我们今天也可以这样来理解:士兵在战场上的表现是否积极勇猛将直接关系战争的胜败。士气高涨,战略战术明确,勇往直前英勇无畏的士兵在战场上是所向披靡的;相反,若士兵士气低落,作战时“身在曹营心在汉”,既无心念战,又时刻想着当逃兵,这样的军队一遭遇敌人的猛烈攻击就一定会溃不成军,最终成为俘虏或被残酷消灭。在战场上想当元帅的士兵,一定是在作战时冲锋在最前面,杀敌时表现最为勇猛,能做到临危不惧和不慌不忙,甚至还懂得“擒贼先擒王”的战略战术。
如果我们把门店的店长也比喻成战场上的士兵,那么管理型店长就是一名只知道冲锋杀敌、有勇无谋的普通士兵;而经营型店长才是那个有勇有谋,甚至熟谙兵法,知道如何诱敌深入,知道如何运用策略战术,也是真正想当元帅的士兵。
虽然管理型店长和经营型店长都是老板想要的人才,但从店长自身的成长角度来看,要想成为店长中的佼佼者,管理型店长的发展空间还有待提升。那么,从管理型到经营型的提升过程中,店长都需要做些什么呢?
(一)角色心态的转变
管理型店长适合成熟商圈的成熟门店,比如很多城市都有相对成熟的商业街,都有几条繁华的道路,在这些地方有的服装专卖店一开就是十年八年,已经积累了相对较稳定的客户群。这样的门店通常早已形成一套固有的经营模式和促销模式等,这些门店因为“稳”发展,所以即使是管理型店长做起来也会十分得心应手。
假如某品牌服装第一个进驻某新开的繁华商业街商圈,因为先入优势,且该商圈的人流量比较可观,初期该服装专卖店几乎无竞争对手,门店的销售业绩还算过得去,此时店长只需要管理好日常的门店工作,维护好店面形象,服务好顾客,基本上就能按要求完成销售业绩。
但随着该商圈的完善,同类服装品牌陆续进驻该商圈开抢市场,那个只懂得基本管理的店长慢慢地就会发现,顾客的进店率没有以前那么高,产品的销售也没有以前那么顺利。顾客不仅开始对服装的款式、色彩,甚至在难搭配方面挑毛拣刺,还时常把某品牌服装的产品拿来做比较,然后要求给予不合理的优惠,销售业绩也开始逐渐下滑。究其原因,当然是因为市场竞争开始激烈起来,产品销售从最初的“供需”平衡阶段发展到了“供大于求”的“产品化”竞争阶段。这时候的管理型店长就会感到工作很吃力,业绩不升反降,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型店长首先需要改变的就是心态。因为随着竞争环境和市场结构的变化,以前那种只要认真细心做好门店形象管理,做好店面维护工作,然后轻轻松松就能将产品卖出去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产品不好卖的原因是什么?店面是否需要重新做什么样的改变才能吸引顾客?是继续像以前一样等着顾客上门,还是要想出什么办法把走在大街上观望的顾客拉进门?店长首先要在心态上做出调整,积极乐观地去思考门店需要做出什么样的调整,并通过分析可行性,找出原因后再积极去努力改变。
这种心态的转变也要求管理型店长自身的角色定位跟着转变。以前,店长可能认为自己只是一个门店的管理者,只是帮助老板在管理门店的销售和员工,其角色心态还是定位在简单的管理层面。现在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门店销售业绩下滑,老板对店长的期望值变得越来越高,如果店长还把自己定位成一个简单的管理者,每天还是重复做一些日常的管理工作,那么销售业绩的提升便无从谈起。因此,店长首先要在心态上认识到自己不仅仅是一个专卖店的管理者,而是一个像老板那样的经营者。只有先把心态调整过来,做事的目标和责任才会更明确,个人能力的提升也会随之提升。
(二)胆要大心要细
从管理者的心态转变成经营者的心态,这只是店长从管理者到经营者提升的第一步。店长要完全实现从管理到经营的转变,不仅要在原来的店面管理工作上多下功夫,把日常的店面管理工作做到位,同时提升门店的销售业绩,即通过大胆的创新手段吸引顾客进店消费。
作为专卖店的经营者,店长必须要像老板一样时刻关注竞争品牌专卖店的销售状况,从门店的客流量观察到店面形象的细致规划,从服装的创意陈列到产品结构的摆放次序,从服装的价格制定到产品的外包装,从日常的销售模式到节假日促销活动,从促销礼品的选择到会员制度的规划……很多看似一般性的工作,往往越往深处探究,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越多。不少消费者在经过服装专卖店门口时,往往只要看一眼橱窗陈列,就会决定要不要走进去,会不会有自己感兴趣的服装要买。所以,想知道一个店长的能力大小如何,往往并不需要对这个店长有多了解,只要看看门店的某些细节就能略知一二。
作为经营型的店长,既要胆大、敢想、敢做,又要心细、敏感、反应快。因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机遇从出现到消失连一分钟甚至都不需要,店长若没有敏锐的市场嗅觉,以及及时果断的判断力,就很难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以服装品牌为例,服装的销售都很讲究季节性,什么时候卖长袖短袖,什么时候卖衬衫毛衣,什么时候卖夹克,什么时候卖羽绒服,都需要根据季节变化快速做出销售调整。
一般情况下,所有的专卖店都会在适当的时候将当季的服装提前一个月,甚至一个半月陈列出来销售,这样品牌与品牌之间就很难形成差异化销售,所以产品卖不动的专卖店比比皆是。而对于一个经营型的店长来说,在店内服装卖不动的情况下,首先会对卖不掉的原因进行分析:是因为产品价格高将消费者拒之门外,还是因为款式不够时尚而不受欢迎?然后再观察竞争品牌门店的销售状况,如果竞争门店做得好,而我们做的不如人家,原因在哪里?如果别人和我们一样做得都不好,那我们是不是应该调整门店的销售模式或者产品结构把业绩提上去?通过观察、总结、分析和对比,从中寻找出答案,这才是经营型店长应该做的事。
对于细节方面的把握,如在销售服装的过程中,店长要时刻关注每一位进店客户,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来了解顾客的真实需求,对客户喜欢且热销的产品进行统计,然后及时调整产品陈列的位置,以方便消费者购买,从而提升销售业绩。而那些顾客鲜少问津的产品,是继续摆在店里销售,还是具体陈列在店内的什么位置,甚至考虑将此类产品拿出来做促销活动等,都可以大胆地写成分析报告提交给老板做参考,这样既显得店长有主见和想法,又能提升店长自身的经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