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古典组织理论的研究总体上是从组织的宏观层面展开,把组织看成由正式结构驱动的机械体系。被后世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的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1864-1920)创立了传统的官僚制组织理论,但他基本上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对组织进行宏观描述,而不是从微观上展开组织问题的研究;泰勒(1856-1915)被公认为科学管理的创始人,他也是通过实验研究认识管理问题的开创者,但他的关注点是如何提高组织中一线操作人员的劳动效率,其核心观点是:管理要科学化、标准化;法约尔(1841-1925)于1916年发表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该书1925年才正式出版)被誉为管理学史上的第二座丰碑,它首次将管理活动从企业的其他活动中抽象出来,并系统地论述了管理的五大职能和一般管理的14条基本原则,但他的关注焦点则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新古典组织理论阶段的研究开始关注组织中人的因素,但大多数又走向相对微观的层面。大家比较熟悉的梅奥先生于1924年开创的霍桑试验,发现了社会心理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马斯诺于1943年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则是对人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和发展需求进行了理论上的整合,但始终没有将组织结构的宏观描述和其中人的行为的微观研究结合起来。
在西蒙之前,巴纳德发表的《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可以说对组织及其运作问题进行了最为全面和深刻的研究,建立了现代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巴纳德从最简单的人类协作入手来揭示组织的本质,认为所有组织都包含三个要素:合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的沟通,并对权威、诱因、组织的均衡等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但在西蒙看来,巴纳德的著作虽然思想宏大、体悟深刻,但“都是基于日常观察,而不是基于秘传的实验和观察技巧。198”不太符合科学研究的模式,他认为巴纳德始终没有构筑一种关于组织的系统化理论。
站在不同源流和相互之间矛盾重重的管理理论面前,西蒙努力地寻找一个对多种知识进行系统化整合的理论框架。幸运的是,西蒙找到啦!他的研究从“人们通常将管理当成‘完成任务’的艺术”这一基本认识入手,迅速切入“相关讨论中,都不太关注采取行动之前的抉择问题”的视角,并由此发现了组织管理活动中的全新事实——“管理过程就是决策过程:它们先分离出组织成员决策制定过程中的某些要素,再建立规范的组织程序,来选择和确定这些要素,并将要素的信息传递给组织内相关的成员。……组织剥夺了个人的一部分决策自主权,而代之以组织的决策制定过程。199”紧接着,他又通过“决策包含事实和价值两种要素”的洞察,展开了对决策过程和决策行为的分析,然后逻辑地导入“有限理性”的决策理念,推翻了长期垄断经济学研究的“经济人”假设,使经济学研究、组织理论的研究、心理学的研究、人工智能的研究等实现了模式的对接。
从某种意义上讲,西蒙的科学发现可以类比于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创立了元素周期表,不仅使得前人关于组织管理的全部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而且为后来管理学研究的体系化推进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