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本是天使还是魔鬼

上世纪末,“风投”在中国还是个新鲜词。到如今,VC、PE已经变成寻常百姓话语。资本圈有很多爱恨情仇故事,美国历史上有的,也开始在中国一一上演。有人把资本称为天使、保护神,也有人称之为“门口的野蛮人”。一样的事情,各方的感受却非常不一样。

华为公司是时下中国风头最劲的科技公司。多年以前,任正非曾说:“我的公司永远不会和股票打交道,永远也不会和证券打交道。”最近几年,任正非也一再申明:“在今后的5~8年内,甚至更长时间,华为不会考虑上市,也不会进行任何的资本运营,包括收购与兼并等。”

有人拿华为和摩托罗拉对比:

摩托罗拉投资50 亿美元,实施“铱星计划”遇到挫折。迫于资本市场压力,摩托罗拉被迫放弃,但也从此走向没落。任正非不允许研发短平快产品“小灵通”项目,华为投资60亿元人民币搞3G 产品,很长时期颗粒无收,但依然还在坚持。假如华为是上市公司,任正非早就被赶下台了。

很多人的看法是,如果华为的西方同行中,有一家不是上市公司,就不会有华为的今天。何以资本反而成了绊脚石?所有上市公司都有短期盈利的压力,上市容易被资本牵着鼻子走。任正非的观点有点极端,他说:“资本是最没有温度的动物,也是最没有耐心的魔兽。”

京东商城则是资本故事的另一个版本。

2010年,刘强东找到高瓴资本的张磊,说我只要7500万美元。这时,张磊说了一句至今在业内广为流传的话:“这个生意要不让我投3亿美元,要不我一分钱都不投。因为这个生意本身就是需要烧钱的生意,不烧足够的钱在物流和供应链系统上,是看不出来核心竞争力的。”

当年,淘宝系轻资产模式被人看好,但张磊建议京东搞重资产模式。所谓轻资产模式,就是自己只开店不卖货,让别人到自己店里来卖货。重资产模式则是反其道而行之,自己把货买进来,再卖出去。这一幕,让人看上去,似乎是高瓴成就了京东。

红杉资本则堪称是一个传奇和神话。

自1972年创始以来,他先后投资了500多家公司,其中200多家成功上市。其中国公司表现也不俗,最近四五年就把20多家公司送上资本市场。红杉投资的公司总市值超过纳斯达克市场总价值的10%。

红杉资本给人的印象是,他拥有点石成金的“金手指”。他把别人点成了金子,也能把自己点成金子。因而,很多企业趋之若鹜。

人们往往通过极端的情况认识事物,并喜欢给它贴上一个标签。贴上标签认识事物,容易走入误区。对于资本的认识,也不例外。有人说,资本是天使。有人说,资本是魔鬼。于是,新的问题就来了:资本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其实,很多问题,等找到答案以后,就会发现:我们的问法本身往往就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