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企业文化由何来

企业文化伴随企业的设立而出现,它起初的轮廓应是企业创立者价值理念、经营思想、行为方式与市场共同价值观、行为规则、交易习惯、社会公德的结合体。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成员的个人理念会经过建议或实践和形式,影响到已有的企业文化。同时,新加入的成员也会带入一些新的理念、思想,这些理念和思想经过组织成员的认同过程,也会成为企业文化的新鲜血液,但它一般不会在短时间内撼动主体部分。另外,企业所在地域的政治、风俗、人文因素,也是企业文化来源的一部分,而且这部分内容是不可忽视的基础性内容。

没有文化缺失的企业,只有文化散乱的公司。每一个公司从建立的那一天开始,就存在着一个企业文化的核心体——创立公司的人。企业文化之根是企业创始人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老板的人性特征是企业文化的基础。然而,它并不是说企业文化是完全的老板个性价值理念,对其形成过程的一种正确的理解应为:企业文化是以个体价值理念为基础,在社会、人文环境影响下,不断充实、完善、发展原有的个性特征价值理念,形成的内、外部心理需求所认同的,特有的价值理念体系。再一点,企业所处行业的特征,其他企业的行为也都是企业文化形成要素的来源。

3.企业文化如何塑

企业文化的塑造或构建绝不是凭空而造,也不是推倒重来,它是对原有的文化进行分析、梳理、提炼,从而形成系统化的文化体系框架,并充实内容。企业文化存在于企业的方方面面,它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渗透于企业的思维、行为、形象、制度、规则等之中。

如果我们把企业文化视为一个同心圆,那么最外一层是物质文化层,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如企业的标识、形象等,是物质化了的企业文化;再内一层则是行为文化层,它是组织成员的具体行为表现,通过行为体现出了企业的文化,是行为习惯化的企业文化;再内一层则是制度文化层,企业的理念、价值观、经营思想,通过制度体现出来,这些文化的内涵渗透于制度当中,是制度化了的文化;最内层是精神层,它是企业的愿景、使命、经营哲学在组织成员内心中的体现,是信念化了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存在于精神、制度、行为和物质四个层面,它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开来。

企业文化的形成路径:

提出价值理念→内化并求得认同→形成共同信念→用制度进行外化→形成行为习惯。

企业文化不是口号,更不是花样的形式,它是行为化了的理念,其直接的体现形式就是制度,制度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制度的灵魂。所以,企业文化的塑造关键是将梳理、提炼出的企业价值、经营理念植入制度、融入形象、贯入行为。

一方面,企业文化具有人的个性特征,具有独特性和系统性,同时,注定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另一方面,企业文化是具有个性特征基础之上的集体特征,它集众多个体的个性特征于一体,是一种征得个体认同了的集体特征。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即不管是具有可塑性的个性特征,还是征得个体认同了的集体特征,都可以进行梳理与整合,形成高度集中认同、独特精炼、凝聚力强的企业文化,也只有如此,才能发挥其效能。否则,公司很难形成合力与坚强的战斗力。正如毛泽东所说:“人活着总要有点精神的。”“一个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可能战胜敌人的。”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一个缺乏先进价值理念支撑的企业,更不可能基业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