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问题管理

流程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流程设计的问题,有流程执行的问题,也有流程绩效的问题。问题是改进最好的机会,但问题如果不被管理就会进入下水道,消失得无踪迹。对问题做闭环管理,每一次循环,流程就得到了一次迭代,管理就向前迈进了一步。

​ 问题来源:

​ 流程审计或遵从性测试:企业要开展主动的流程审计/体系审核及流程遵从性测试,从中可以发现大量流程问题。当然,外部审计/审核也是流程问题的重要来源,包括外部财务审计、客户审核、第三方认证机构审核等。

​ 客户投诉或抱怨:要做好来自内/外客户的投诉及抱怨,因为流程结果如果出了问题,一定会在客户界面得以暴露,要建立主动收集客户声音的渠道。可以采取定期拜访或召开会议来收集,也可以建立问题反馈渠道,比如OA电子流。

​ 流程执行人员反馈:收集流程执行团队人员的反馈,他们最清楚流程执行过程存在什么问题,是否顺畅,是否存在返工?是否出现等待?流程文件的适用性如何?等等。

​ 不合格信息:包括质量不合格、安全不合格、环境不合格、成本不合格、进度不合格等。

​ 问题管理:

​ 问题记录:记录是问题管理的基石,记录一定要及时,记录一定要准确,可以按照:发生了何事,产生了什么后果的格式来描述。描述要具体,逻辑清晰,做到容易理解,且可以追溯到细节。对于产生了什么后果建议组织相关同事进行分析,最好能够找到财务与客户层面的后果。这样才知道问题的价值及严重程度。为了保证质量,通常问题记录之后要有专人审核把关。

​ 原因分析:如果是偶发的一般性或轻微的问题,不需要做原因分析,快速地把问题解决掉。如果是批量性的问题或者重大的问题,则需要做原因分析,找到管理体系要素上的原因,包括流程、组织、能力、绩效、IT等方面的原因。

​ 解决措施:解决措施分成两种,一是补救措施,快速地把问题解决掉;另一是纠正措施,从根源上将问题消除,确保其不再发生。

​ 执行跟进:跟进补救措施与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是否执行完成,是否执行到位。

​ 效果验证:拿流程实际运行数据来验证,采取了解决措施之后,问题是否得到了有效解决,最理想的情况是同样的问题不再出现。如果无效则要回到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阶段,直到问题解决为止。

​ 标准化:经效果验证有效后,要将解决措施固化到流程文件、组织文件及相关的IT系统中,使之沉淀到可以重复的管理体系中,完成管理体系的一次迭代升级。

问题管理的模板如表7-1所示。

表7-1 问题管理的模板

序号

问题

描述

提出人

问题分类

(系统/随机)

原因

分析

解决措施

执行

跟进

效果验证

标准化

备注

​ FAQ编制。

FAQ是场景化的,更容易被流程执行团队接受,实际效果非常好。对于经常发生的问题,以及重大的问题,建议编写FAQ(常见问题解答),持续进行迭代完善。FAQ可以主动推送给流程执行人员,也可以纳入培训教材,为流程执行团队赋能。FAQ如果做到位,可以快速为流程执行团队提供问题预防、操作指导及问题处理的解决方案,快速地提升团队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