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快乐期待与诚挚致谢

本书源于我的一门公开课,基于多年的积累,烂熟于心的课程,以及原来的著作《股权激励操盘手册:国内知名企业高管十六年股权激励实践总结》,所以本书的草稿在一个月内就完成了。

写作需要具备“苦行僧”的精神,没日没夜、废寝忘食,别人难以理解为什么要这么苦、这么累,我的回答是:“写作让我乐在其中!”

想写这本书,主要基于如下几个原因。

①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股权及股权激励需要因应进行升华,以适应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静态股权的形成躺赢层、调整难度高、缺乏前瞻性、影响控制权等缺陷越来越明显;动态股权因其价值匹配性、调整灵活性、环境适应性、发展前瞻性的优势而被重视。

②现今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面临多层挤压。一是市场变化快而创新能力低;二是人工成本高而企业盈利增长慢;三是企业比较传统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与要求自主自我的新一代员工。这些内部环境使得企业经营的复杂性增加,不确定显现。这时候,静态的股权和股权激励显然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

③股权越来越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核心资源,如何设计股权架构、如何动态推演股权架构的变化、如何在现金紧缺的状况下吸引保留员工、如何转变员工打工者心态等问题,让无数的创业者甚至部分企业家心焦。为了给这些创业者排忧解难,也为了给专业人士提供满足实际需求、全面、源自实践第一线的操作案例和工具、方法,作为一个有些社会责任心的平凡人士,将自己二十年积累的经验奉献给大家,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另外,博瑞森图书的李俊丽老师的信任和热情邀请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在本书付梓之际,感谢我的导师林新奇教授为本书作序,大家都是我人生中的贵人。最后感谢20年来无数的客户为我提供的讲学、应用实践股权激励的宝贵机会,也感谢所有的合伙人、合作伙伴提供的支持、协助。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力求通俗易懂,采用了许多案例,绝大多数案例源于个人的操作实践,部分案例来源于对公开资料的整理。

实践不同于理论,需要考虑企业当时的实际情况,以及领导、股东的个人理念,希望大家在阅读时能深入思考和品味每一个案例、方案背后的企业实际情况。同时,书中难免有不周、不详、不妥之处,请读者多多赐教!

我们还编辑了一份《附录:股权激励法规规章》作为电子文件供读者查阅。

最后希望与各位读者继续交流讨论,作者微信号:hzm100041;邮箱:115345417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