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科技水平和产业实力,可以通过区域标志性的科技园体现,就像硅谷之于美国,中关村之于北京乃至中国。
评价科技园建设发展情况的指标有很多,比如园区产值与利税、高新技术企业及上市公司数量、科研人员数量与构成、技术研发投入比例、知识产权数量与构成、单位土地面积或建筑面积的投资额度与产值、就业人员数量与人均产值,等等。这只是部分指标,科技园的评价体系是一个综合指标系统,这里笔者想抛开这些硬性指标,对科技园的建设发展方向及战略性规划进行探讨。
一、“链性”相伴“杂性”
发展比较成熟的科技园,或者定位清晰的新科技园,一般都会围绕一个或几个产业链来重点打造产业集群。,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园——上海张江高科技园,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并已呈现出产业加工水平和生产能力最高、研发机构实力最强、高端IC设计企业最集聚等特点。
一件科技产品从无到有、再到被用户使用,一般包括七个环节,即产品设计研发、原材料采购、订单处理、生产制造、仓储物流、批发经营、终端销售等,构成了产业链条。市场在下游,利润来自市场。产业链垂直整合应偏重产业链的下游,向市场靠拢,通常由具有实力的终端品牌企业带动产业链的整合。
在同质化竞争严重的时代,每个科技园都应该培育自己的主导产业,并形成独具特色和优势的产业链。唯有如此,科技园才具有自我循环能力和园区自我造血功能,生命力才会旺盛。这就是所谓的 “链性”。
一份《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中介服务体系研究》课题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在海淀园,企业对中介机构的需求只要集中在人才服务,会计、法律、广告服务,企业培训、评估、咨询等。其中,高科技公司使用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频次统计分布是:人才招聘57%,会计49%,广告公司44%,法律43%,企业培训34%,保险公司34%,资产评估29%,管理咨询25%,质量认证24%,专利16%,风险投资机构14%,证券13%,技术转让12%,市场调查11%,税务、公正、仲裁机构、房地产中介、工程咨询、资信评估、公共关系<10%……由此引出了园区复合型需求与复合型服务的问题,相对园区“链性”而言,笔者称之为——科技园的“杂性”。
园区“杂性”,是在产业链垂直整合的基础上,同步进行横向的资源整合、业务整合,在产业链条的每一个分支环节,集聚适宜的中介咨询机构或综合服务商,尤其要抓住产业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两个高利润环节,即研发设计、品牌营销服务,进行重点配置和服务对接。科技园针对主导产业链上的企业,一方面招商引进专业研发机构与产品设计公司,促成产学研合作开发;另一方面引进市场策划和营销推广机构,为园区企业提供市场推广和产品交易的纵深服务。由此还可能达成园区运营公司的增值服务收入。
天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国家常设技术市场机构——北方技术交易市场合作,共建“天津滨海新区国家863计划产业化促进中心”,搭建企业需求信息平台、融资服务平台、政府资源平台、863专家服务平台、863成果信息平台等五个平台,充分聚集和优化配置这些平台资源,形成863成果与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接的服务网络,构建长效对接机制。
天津高新区还积极引进版权交易服务中心、软件认证中心、知识产权公司、技术认定机构、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技术研究院等相关机构,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与产品设计。在营销服务环节,高新区会同区内的“园中园”智慧山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共建数字体验馆,为高新区近50家3D影视、动漫、游戏、数字展示等企业搭建产品展示推广平台,宣传区内知名品牌、促进产品宣传与市场推广。
园区的“链性”与“杂性”在提示科技园的建设经营者,千万不要“被科技障目”。视野放开些,思路展开些,行动拓开些,在产业链的纵向与横向上,精心编织园区企业(并非单指科技企业,也包括服务于科技企业的相关企业/机构)生存发展的大网,不断改善企业创业成长环境,从而构建起园区生态系统或者说产业生态链。众所周知,在一个生态系统里,生物体间的营养关系常常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而是复杂的网络,即生态链。在园区生态链中,应该让园内各类企业能够获得充足的“食物”和丰富的给养,享有更多的生存发展机会,规避竞争和被“吞食”的风险。
二、“技术”恋上“艺术”
几年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掀起了3D电影的全球热潮。被人偷吃一口的苹果也总能创造神奇,革新性的iPhone、iPad几乎让潮男潮女人手一机。我相信,类似“技术恋上艺术”的大戏将不断上演。,将艺术与技术融为一体的科技产品、艺术形式将不断涌现,我们的生活、工作将由此变得愈加精彩纷呈、美不胜收。
iPhone、iPad的市场成功和苹果公司的再次崛起,可以说是技术美学的进步,是工业设计的成功。技术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现代美学应用学科,是现代生产方式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工程科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产物,是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它开始运用于工业生产中,后来,扩大运用到建筑、运输、商业、农业、外贸和服务等诸多行业,衍生出工程美学等分支内容。技术美学是美学原理在物质生产和生活领域的具象化,同时又是设计观念在美学上的哲学概括。产品设计的核心是产品对使用者的身、心具有良好的亲和性与匹配度。而工业设计是以工学、美学、经济学为基础对工业产品进行设计,狭义工业设计单指产品设计,即针对人与自然的关联中产生的工具装备的需求所做的响应,包括为了使生存与生活得以维持与发展所需的诸如工具、器械与产品等物质性装备所进行的设计。
产业融合、产品跨界是大势所趋。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融合,科技园区与文化园区相互渗透融合,TMT(科技、媒体和通信)产业成了产业融合中当仁不让的最活跃领域,移动互联、动漫游戏、3D影视,以及数字媒体的很多经典案例皆出自该产业领域。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科技园区在战略规划和产业运营上要有的放矢地进行调整和升级,成为新经济时代产业融合的“实验田”与开发地(如图2-2所示)。
图2-2 江苏(太仓)LOFT工业设计园中颇具视觉冲击力的“设计”字体雕塑
同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产业界或制造业仍存在不小差距,集中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技术工艺的落后,二是工业设计的滞后,这也是我们未能推出更多强势品牌的重要原因。
我们的近邻韩国是一个特别讲求设计和外形的国都,其在汽车、电子产品、服装等领域已展现出色的创意设计能力,甚至连人体整容设计也做成了一个庞大产业。2010年,韩国首尔还被指定为世界“设计之都”,并成功举办了“世界设计城市峰会”,全世界32个城市的市长来到首尔,交流经验、分享成果。中国必须高度重视技术美学、工程美学和工业设计,拿出越来越多的工业设计精品、名品,改变“制造大国,品牌小国”的现状。
作为我国经济晴雨表与产业发动机的科技园区,不仅要为倡导工业设计大声疾呼,还应为工业设计的推行应用身体力行。科技园区不单要向工业生产企业宣传工业设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倡导设计与技术并重的理念,还应积极引入工业设计机构,为园区乃至区域的企业提供产品设计服务,进一步提升科技产品的品质与品相,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园区变身社区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区里,一个理想的社区可以满足人们的一切生活需要。科技园区通常被城市、区域定义为功能区,承载科技创新、产业调整升级和创造产业价值的功能。园区是企业的家园,是一个特殊的“产业社区”,理想的“产业社区”应该满足各类企业的创业成长需要,让创业者轻松愉悦地工作。“能生产办公、能交流沟通、能往返便捷,有吃、有住、有买,还有玩”,这是园区功能、园区配套最简略的通俗版写照。笔者想从“产业社区”的角度,着重说说园区的“交流沟通”和“玩”。
(一)交流成主流,沟通变畅通
不断地对外交流,不断地推进拓展,才可能使创业者、企业家逐渐成为圈层的主流、业界的主流。不断地进行理念沟通、管理沟通、经营沟通,才可能让创业者、企业家达成思想互通、业务畅通。
科技园不仅要在硬环境上满足进驻企业及其职业人群的多元需求,而且要在软环境上营造创新创业、奋发奋进的良好氛围。
让我们看看科技园区的“始祖”硅谷的交流沟通功能。在硅谷,有大量的华人和印度人组织的专业协会,协会活动的目的是通过相互了解、信息交流,促进彼此的专业技术进步。被称为“硅谷族裔网络”的专业协会有硅谷印度专家协会、印度企业家协会、中国工程师协会、美籍亚洲人制造协会,等等。各个协会的活动十分频繁。
在硅谷,数据查询公司每年都要为硅谷的半导体公司举办一次隆重的聚会,进餐者都是园区公司的行政主管和经理。数据查询公司用计算机程序编排进餐席位,使得邻座都能彼此相识,并且避免发生令人不快的组合。
举例来说,一位潜在顾客会被安排在与一个卖主相邻的位子;两个中国人则不会安排坐在一起,因为他们都希望与美国人谈话;正在直接进行竞争公司的代表们是不会被安排坐在一起的……
其实,并非只是“国外的月亮圆”,国内很多科技园区的行业联盟、企业沙龙也做得有声有色。
西安软件园的企业家沙龙作为一个交流沟通平台,园区的各软件和外包企业能在平台上充分交流与沟通。西安软件服务外包产业联盟、西安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西安对日软件外包产业联盟、西安能源行业产业联盟、西安呼叫中心产业联盟、西安电子商务产业联盟的各位盟主及代表企业定期性地共聚一堂,激情碰撞,新的合作机会、新的创业思路就在这热烈友好的气氛中逐渐产生。
2014年1月14日,苏州工业园区领军产业沙龙第88期——企业联合苏大(苏州大学)申报自然科学基金专题研讨会在园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举行。由苏州工业园区产学研服务联盟主办的“领军产业沙龙”分为技术交流、成果发布、产品推荐、市场对接4个系列活动,联盟围绕行业热点定期开展各类主题活动。作为企业沙龙,多年来寒暑不辍,连续成功举办88期,实属不易,彰显了苏州工业园的社区特色和服务能力,企业受益匪浅。
(二)“玩”,体验科技之趣
百姓社区肯定会有各式各样的娱乐设施。一个现代“产业社区”必须有 “新鲜好玩的”配套设施,以免被纳入“土老帽”的队列。这里的“新鲜好玩的”指具有相当技术含量、能够引人入胜的科技应用体验。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里的霍尼韦尔科技体验中心就颇具吸引力,公众可以体验飞行模拟器、互动式城市景观,以及配备有智能家居技术的现代居室等新颖别致的展示,以更直观地体验创新科技。如图2-3所示。
图2-3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霍尼韦尔科技体验中心里参观者模拟驾驶飞机
可见,科技园搞新鲜好玩的科技体验,自有其特殊作用:
一是形成园区独特的产业亮点;
二是展示推广园区企业的技术产品;
三是对老百姓尤其青少年起到科普教育的作用;
四是吸引企业及其相关人士光顾/进驻科技园,这往往也是园区的最终目的。
当下,体验经济盛行。科技体验的技术/产品来源,可以是园区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技术产品,可以是园区借鉴他山之石的科技“舶来品”,也可以是预示未来科技的数字模拟演示……
但无论怎样,必须注意三个原则:
首先,该技术产品理应属于科技园的产业定位范畴,不能风马牛不相及,如医药园搞数字产品体验就不靠谱;
其次,必须具有互动体验性,让人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最后,适时保持技术产品的更新完善,包括硬件设备和后台软件,不能让参观者、体验者每次看到摸到的都是那点“玩意儿”,也不能让人感觉技术性与同类产品相比有明显差距。
对一个科技园来讲,科技是最本源、最核心的要素。但建设和运营科技园,科技绝不是要考虑的唯一要素。俗话说“功夫在诗外”,科技园的建设运营,某种程度上说,也在“科技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