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运营效率最终会体现为企业团队和个人的执行速率。对团队执行力的培养一直是各类企业关注的焦点,企业经常借助各种培训提升员工的执行力。但是,执行力本身并不是一种知识,也不是具体的工具,所以不是仅靠几场培训就能获得的。执行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企业各员工每天都在做的事,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团队背景和管理风格,企业要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并提升员工的执行力。
执行力是什么?执行力就是保质保量完成目标的能力,或者是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对各项策略、计划的贯彻落实程度。执行不是口号,不是运动,而是企业的经营常态。打造团队的执行力,企业首先要做的是立足企业自身,找出导致执行力不畅的症结所在。然后从具体环节入手,对症下药,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而不是盲目地照搬其他企业的做法。事实上,真正的答案和办法,企业领导人自己最清楚。
下面我们从企业共性的角度,谈谈企业执行力的评估分析,以及如何通过配套的机制、手段提升团队的执行力。
(一)评估企业的执行力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企业领导人说:“我们团队的执行力不强”。事实上,执行力弱是很多企业的通病。这些企业领导人往往只看到其团队执行力不强的现状,却说不出团队执行力差的原因,似乎团队的执行力差是既定的事实,无法改变。
企业管理就是借助群体的力量达成组织的目标,团队管理者应该是执行效果的第一责任人。所以,团队的执行力差不应该是企业经营不善的理由,也不应该是企业成员推卸责任的借口,找出团队执行力弱的原因所在并加以解决,这才是管理者应该做的事。当你意识到团队执行出问题时,你是否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你的决策是正确的吗?企业制定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式是否贴合市场?你想做的事情是否清晰地传达给了下属?你所强调的重要环节员工们知道吗?你是否安排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工作,他们的能力和经验够吗?团队成员是否有强烈的工作意愿和工作动力?工作的分配是否公平?在工作落实的过程中,你是否定期督促员工的工作?面对不同的执行结果,你用什么方式奖励或处罚你的员工?
……
对执行工作的追溯和反思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和评估企业的执行力现状,找出具体的原因。对照以上问题,我们可以得出企业团队执行不力有以下五点表现。
1.决策脱离实际,目标变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执行效果的好坏是相对目标而言的,如果企业目标的制定本身是不科学、不严谨的,那么就很难对团队的执行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很多情况下,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制定目标时,缺少科学依据,凭感觉制订企业的目标。而目标下达后,目标的实现情况就直接关系到员工的考核和利益。目标太高会滋生员工的为难情绪,使团队缺乏安全感;目标太低又起不到激励员工的作用。此外,如果企业在制订具体的营销策略时,没有充分结合市场和企业的实际,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这时,靠团队的执行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2.沟通不畅,指令传达存在误差
团队内部的沟通也是影响执行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团队间的沟通环节过多、沟通方式不得当,那么各部门的执行结果就会有偏差。充分而有效的沟通是良好执行的前提。企业领导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指令下达时,要确定自己明确无误地讲明了任务的内容和细节,明确告知大家任务交给谁去做、什么时间完成、事中事后向谁汇报,在得到任务负责人的确认后再进入执行环节;二是要充分地强调那些关键的环节或容易出错的事项,在执行过程中要重复告知需注意的事项,确保员工领会了任务的要点和领导的关注点。
3.工作分工不合理,员工难以胜任任务
许多情况下,员工无法完成任务是因为员工自身不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而不是工作态度和工作意愿的问题。领导分配工作任务时要考虑员工的能力水平和工作经验,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作为团队管理者,企业领导应该充分了解每个员工的专业特长、职业背景、经验构成、受教育程度等,在此基础上,给每个员工分配合适的工作,做到人尽其用。
4.激励不到位,工作意愿差
如果团队的成员动力不足、士气低落,团队的执行力得不到保障,这往往是因为企业的激励体系出了问题。具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团队搞平均主义,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在薪酬考核上都得不到体现,这样做,表面上看来公平和谐,实际上会极大地挫伤团队的斗志,甚至造成“劣币逐良币”的负面影响。另一种情况是薪酬体系不具激励性,员工感受不到自身的价值,不能激发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有些企业长期扣发、延发员工的薪酬,团队的士气低落。
5.过程无监督,结果无奖罚
执行是一个从决策到反馈的闭环过程,说到不等于做到,做到不等于做好。如果管理者只是下达指令,而没有实施过程跟踪和事后评估,那么决策执行的结果自然得不到保障。正是因为缺少这样一种连续性的管理习惯和机制,很多企业的具体工作过程不清晰,工作结果没有反馈,员工工作虎头蛇尾,执行成了无法控制的员工的自发行为,这也是团队执行力低下的原因之一。
(二)打造高效的执行团队
了解以上影响团队执行力的因素后,企业在其团队建设和团队执行力的打造上会有的放矢。
培养、打造高效的执行团队要求企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导入多种保障机制,企业应该重视这些手段或机制的导入,并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常抓不懈,持续强化。
以下从五个方面,谈谈如何打造高效的团队执行力。
1.决策准确是前提
正确的决策是达成目标的先决条件。首先,企业管理者要确保团队始终在做对的事。在目标下达前,决策者要充分地了解一线信息,对消费环境、竞争环境及自身的品牌状况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切忌想当然地以经验、直觉代替事实。其次,在草案形成后,企业管理者应该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尤其要认真倾听一线操作人员的想法和建议。因此,团队领导者要在团队中营造一种良性的“议事氛围”,打造开放、平等的沟通环境。在决策指令下达之前,每一位员工都可以发表意见,只要意见合理,企业就可以采用。指令下达后,团队上下就要以此为共同目标和行动的准绳,坚决执行,认真落实。
2.制度流程是保障
团队的行为要符合企业的制度规范,这样企业才能走上正确的发展轨道。为了培养企业员工良好的执行习惯,前期依靠制度的强制性约束是十分必要的,所以,企业要树立起纪律的严肃性和刚性,企业管理层人员要起带头表率作用,领导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榜样效应有利于制度规范的导入。这种制度规范约束下的强制性执行,久而久之,会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和工作习惯,使员工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此外,管理流程的完善和实施也是有效执行的基础,企业可以明确指令的下达流程、职能部门间的衔接流程、落实过程中的问题反馈流程、结果的考核评估流程等,使员工各方面的工作条理清晰,顺畅高效。
3.团队素质是基础
团队执行力的提升有赖于团队成员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企业要不断提高团队成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这是提高团队执行力的重要基础。首先,企业要结合员工的发展起点和职业倾向,帮助员工将个人的职业规划与岗位工作结合起来,培养员工的工作兴趣,使员工自发产生工作热情和执行动力。其次,企业要在实践中不断地磨炼、提升员工的技能素质,并为团队注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良性竞争、敢于争先的良好氛围,良好的团队氛围对员工工作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再次,企业可以开展系统性的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团队成员的知识水平,促进内部成员间知识和经验的共享。
4.监督激励是关键
没有监督的执行是不可控的执行,没有奖惩的结果是无效的结果。强有力的铁军团队要有铁一样的纪律,刚性“执法”,奖罚分明,结果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打造团队执行力的硬性条件,也是关键所在。首先,企业要注重执行过程的监督、检查,执行的过程必须有强势督导的跟进,比如,安排专门的督导部进行实地查访,企业领导也可以不定期地进行市场抽查。其次,企业要根据督导、检核的结果跟进相应的奖励或惩罚,树立刚性纪律作风。再次,在考核激励机制上,企业要兼顾好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既要过程,也要结果,从基本导向上引导团队的工作。
5.执行文化是灵魂
规则帮助员工养成习惯,习惯进而形成文化。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是靠文化管人,执行力打造的最高层次是培养组织的执行文化。组织文化是一种既抽象又具体的团队气质和行事风格,这种气质、风格的形成最初有赖于规则的约束,但是这种气质或风格一旦形成,就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引导个体成员的行为,显现出强大的威力。所以,培养执行力最终是要在团队中形成一种共识和风气,让高效执行成为团队成员自发的需要和潜意识里的行为习惯。
执行创造奇迹,速率带来效率,这就是养元的成功密码,也是所有企业可学可用的道理。营销和管理都有规律可循,但是没有捷径可走,企业能做的就是执行,执行,再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