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增长”而不是“规模增长”、“由外向内”而不是“由内向外”、“开放协同”而不是“封闭自主”,这是企业思考和找寻成长模式应当确立的三个核心逻辑。在以这三个核心逻辑为基点的思维体系指导下,企业成长模式创新具有三大思维路径:需求创新、产业洞察和价值整合。
需求创新是指从客户需求出发,通过对客户需求的深入发掘、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针对客户需求元素进行全面价值创新,从而发现和找寻企业成长模式的思维路径。
产业洞察是指在对产业环境和产业趋势进行深入研究、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针对产业本质特征、产业发展趋势、产业关键环节、产业消费趋势等思维 基点进行全面价值创新,从而发现和找寻企业成长模式的思维路径。
价值整合是指从开放协同和价值分享的理念出发,以超越自身的视野,以产业效率提升和价值优化的思维,通过实现在资源、产业、价值链、价值网等层面的整合进行全面价值创新,从而发现和找寻企业成长模式的思维路径。
让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加深理解。
分众的模式创新之道
创立于2003年5月的分众传媒于2005年7月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分众的创立源于创始人江南春的创新思维。2000年后,在IT广告业陷入困境的江南春受到盛大陈天桥创业成功的启发,深感成长模式创新是创业企业真正的成功之道,并循此思路最终找到“户外电视广告”的全新市场和模式。
江南春将目光瞄准商业楼宇,全面筹建面向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人群的 液晶电视联播网,通过在商业楼宇电梯入口处安装液晶电视播放广告,在传统广 告媒体之外开创了全新的市场空间和赢利模式。
分众的模式创新吸引了日本软银、鼎辉国际、高盛等国内外知名风险投资机 构,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分众先后进行三轮融资,融资额高达8250万美元。2005年7月13日,分众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融资1.717亿美元,创下中国概念股在纳斯达克首发融资的新高。随后分众展开大规模的产业并购,2005年10月以1亿美元全资收购国内最大的电梯平面媒体框架媒介,2006年1月出资3.25亿美元全资合并聚众传媒,从而占据 98%以上近乎垄断的楼宇视频广告市场份额。
仔细分析分众三年的高速成长历程,可以发现分众的成功根本上在于创造了 一种全新的成长模式,属于典型的模式创新的成功。不仅如此,“分众模式”还 综合性地体现了需求创新、产业洞察、价值整合三大思维路径,可谓模式创新的“集大成者”。
第一,需求创新开创全新市场。在传统思维模式下,广告公司关注的是媒 介资源的多寡与优劣,竞争焦点集中于对有限媒介资源的争夺,企业之间比拼的是规模、资源、实力,并且在广告业这样成熟的行业里跑马圈地的机会已经极为有限,处于微利环节且缺乏规模、资源、实力的后来者根本无力参与同行业巨头的竞争。而当江南春完全站在客户即广告主的角度重新思考的时候,一切顿时豁然开朗,“广告主的思维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广告主的思路属于媒体本位,而今天则会思考广告受众的生活形态和媒体接触点,以及在媒体接触点上最有效的 沟通渠道和方式。所以广告不是媒体上的广告,而应该是某种接触点上的广告。” 正是“接触点”的创新思维,使江南春最终创造性地发现了“户外电视广告” 这一全新的市场空间。
第二,洞察本质抢占先位优势。与分众几乎同时成立的还有另外一家公司聚 众传媒,分众、聚众同时进入“户外电视广告”市场并且营业模式完全相同。此后,分众的战略选择明显技高一筹,洞察行业本质抢占先位优势的创新策略成为分众最终胜出的关键。
分析“户外电视广告”市场和分众、聚众的对垒形势不难发现:其一,这是 一个资源型行业,并无太高技术门槛,竞争焦点集中于对空间资源的占有,而这 又决定于资本实力的强弱;其二,这是一个规模经济特征明显的行业,能否占有 足够的市场份额、能否尽快形成规模优势至为关键;其三,这是一个细分市场, 在市场空间有限且赢利模式相同的状况下,先行者无疑将会赢得更多优势,特别 是在获取资本市场认可上,后来者将明显不利。
在洞察行业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分众形成了同聚众不同的发展思路,加速扩 张、抢先占位成为分众的策略重心,在私募融资、市场扩张、海外上市三个方面 形成了明显的领先优势,并最终奠定胜局。
首先,在私募融资上,分众目光长远,不惜股权被稀释,先后于2003年5月和 2004年4月进行总额达5250万美元的两轮融资,并于半年后在当时不需要很多资金的情况下再次完成了3000万美元的第三轮融资。而聚众只是2003年年底和2004年9月分别获得6000万元人民币和1500万美元的两轮注资。
其次,在市场扩张上,分众与聚众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思路。分众注重速度, 而聚众注重实利;分众大量发展区域加盟,聚众则全部采取直营方式。聚众的做法在短期赢利能力和质量控制、风险控制上占有优势,而分众的做法则快速提升了市场占有率和资金运作效率,到2004年底,分众在市场份额和营业规模上已形成明显的领先优势。
再次,在海外上市方面,分众于2005年7月在纳斯达克率先上市,而与分 众上市仅差一步之遥的聚众则最终不得不放弃上市计划,真正原因在于同分众模式几近完全相同而又不占市场优势的聚众不可能再次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和追捧,力劝聚众放弃上市的凯雷董事总经理祖文萃认为:“第一个上市的企业抢占了先机,这对于拥有相同模式的竞争对手来说不是个利好消息。”
第三,产业整合强化战略控制。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进一步奠定了分众的领先 优势和市场领导地位,在此基础上,分众走出了模式创新的第三步:挟资本优势展开大手笔并购,通过产业整合形成在价值链中稳固的优势地位和战略控制能力。
最具代表性的是分众对框架媒介和聚众的并购。2005 年10月,分众以超过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框架媒介100%股权。框架媒介是国内最大的电梯平面媒体广告运营商,拥有中国主要城市 90%以上的电梯平面媒体资源,特别是在中高档公寓领域拥有绝对优势。并购框架媒介一方面将分众网络资源拓展至中高档公寓领域,另一方面形成了电视媒体与平面媒体的有效互补。
2006年1月,在资本力量作用下,分众最终以3.25亿美元的代价获得聚众100%股权,从而结束了行业双雄三年对决的历史。并购聚众空前强化了分众在产业链中的整合优势与战略控制,受到资本市场一致认同,合并消息宣布当日分众股价上涨 14.65%,而当合并之后首个财务季报公布后,分众盘后交易价更上涨至 63.25 美元,市值超过 30 亿美金。
分众案例为我们形象地演示了模式创新的三大思维路径。接下来,我们将用 三章的篇幅对需求创新、产业洞察、价值整合三大思维路径进行详尽说明,这也是本书构建的企业成长模式基本分析框架(表5-1)。
表5-1 成长模式思维体系与分析框架
模式路径 | 路径细分 | 代表案例 | |
需求创新 需求创新 | 删减 删减 | 市场删减 | 统一石化 |
客户需求删减 | 如家酒店 | ||
产品功能删减 | 索尼、德生电器 | ||
产品复杂性删减 | 联想电脑、hao123 | ||
嫁接 嫁接 | 产品功能嫁接 | 华旗资讯、宏达电子 | |
产品与内容、服务嫁接 | 宝钢、百略医学 | ||
新兴技术与传统行业嫁接 | 雅昌 | ||
不同价值元素嫁接 | 明华园歌仔戏团、明基 | ||
转换 转换 | 客户转换 | 皇马、佳能、燕京啤酒 | |
高端市场与中低端市场转换 | 罗技、斯沃琪 | ||
功能性需求与情感性需求转换 | 壹咖啡 | ||
传统业务升级转型 | 联邦快递、新竹货运 | ||
整合 整合 | 基于客户需求的系统解决方案 | 万达集团、罗马银行 | |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整合服务 | 远大集团、金宝山 | ||
基于基础产品的衍生产品与服务 | 曼联、GE 医疗、中华煤气 | ||
基于品牌内核的产品与服务整合 | 迪斯尼、维珍、第一财经 | ||
产业模式 产业洞察 | 洞察产业本质特征 | 中集集团 | |
洞察产业发展趋向 | 万通集团、招商银行 | ||
洞察产业关键环节 | 晋亿螺丝、海螺水泥、美特斯邦威 | ||
洞察产业消费趋势 | 丰田、华硕 | ||
价值整合 价值整合 | 资源整合 | 利丰集团 | |
产业整合 | 永乐电器、万向集团 | ||
价值链整合 | 高通、中基实业 | ||
价值网整合 | ABB、哈利·波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