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诸多企业已经开始重视5S了,这较十余年前已是了不起的进步。尽管一些企业非常努力地将各场所打造得赏心悦目、员工的精气神似乎也不错,但这仅仅是5S的初中阶水平而已。实际上,真正领悟5S要义并给予成功实践的国内企业并不多。如果要塑造卓越的管理现场,进而推动企业走向卓越,那么经营决策者们必须要在现有的基础上重新认知5S。
(一)整理
通常错误地理解为剥离各作业现场的“不要物”,但其真实目的是通过“不要物”的剥离以消除现场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并借此创立一个没有浪费的现场,任何与之目的相悖的认知与行动均非5S整理之本意。
所谓“物”,是指构成现场制造作业的任何要素或制造现场中存在的任何东西,它可以是现场工作者,也可以是电子信息、通知指令、标准、表格,还可以是过剩采购的材料、过量生产的产品、废弃设备、损坏的基础设施,还可以是灰尘、有害物及污染源等。
“不要物”判定准则有两个:一是“物”的使用时间和频率;二是这些“物”是无助于现场质量、成本、交期、安全、士气、效率等管理目标的达成。
运用这样的判定准则,常常遇到的问题是“不要物”可能会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尽管如此,这样的“物”依然必须剥离出作业现场,所以作业现场留下的只是最低数量的“必要物”,并且企业必须同步确立防止“不要物”再次出现的有效对策,否则企业不能声称已经执行了“整理”工作。正确实施整理的步骤及对策要点可归纳如图4.6所示。
图4.6 整理实施概要图
(二)整顿
整顿,是以“定位”为手段,对“必要物”的放置场所、放置方法、管理方法可视化和不断优化的改善活动。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大趋势下,为响应快速切换的需要,必须就“必要物”建立一个快捷、防呆、一目了然的现场制造。正确实施整顿的步骤及注意要点如下:
第一步,规定以什么为整顿对象,然后将整顿对象集中起来。
第二步,按物品的使用频度来有效地设定放置场所。
第三步,设定易拿取、易放回的放置方法。
第四步,从物品、场所两方面来思考任何人、任何时间都一目了然的管理表示方法。
第五步,整顿方法标准化。
第六步,5S管理处准备并提供整顿工具,这些常用的工具有但不局限于地面区域分线、架子图示、布局、管理看板、标签标记、颜色管理等。
第七步,规定整顿进度日程及责任人,实施全员参入。
(三)清扫
通过清扫使现场光洁,建立一个没有污染及问题的现场并杜绝其根源,这才是清扫的真正目的。例如清扫灰尘=排除影响产品质量的根源。正确实施清扫的步骤及注意要点如下:
第一步,制定清扫规则及清扫责任点检表。
第二步,为全员准备必要的清扫工具,做好全员参加的准备。
第三步,全员参加实施规定的清扫,如每天用5~10分钟对工作场所清扫,每周用15~20分钟对机台周围、作业场所内的全体对象清扫,每月用20~30分钟对墙壁、天花板、门窗、文件柜清扫等。
第四步,查明污物的发生源,进行污染再发防止对策。
第五步,进行杜绝污染和问题的改善活动。
通过正确有序的持续清扫活动,可以取得如下效果:
● 通过外界清扫,可以使自身身心得到洁净。
● 由于坚持长期的忍耐及努力,可以使自身具有顽强的精神。
● 由于清扫不是真正的工作,可以调节一下工作状态,使身心得到缓解。
● 每天、每周、每月的持续清扫,可以使人考虑污染及问题的根本原因。
● 把握污染及问题的要因,对杜绝污染及问题的根源制定对策,以保证干净洁净的现场。
(四)清洁
其要点是建立清扫机制并在机制的驱动和保障下,将整理、整顿、清扫工作进行常态化管理。
(五)素养
其要点是通过整理、整顿、清扫及清洁的闭环实施,以塑造更优秀的现场职业化工作者团队。
正确实施清洁、素养的步骤及要点可归纳如图4.7所示。
图4.7 清洁、素养实施的SDCA法框架图
简而言之,企业通过5S的持续实施是为了达到如下目的,以打造卓越的现场制造:
● 拉动现场制造对设备、材料、方法、环境进行精细化管理。
● 快速识别现场制造中存在的“不均衡、不合理、不增值”异常。
● 促成现场制造于质量、成本、交期等方面取得更好的业绩。
● 改造现场工作者的精神面貌,提升其业务能力,以塑造更高职业水准的现场工作者。
● 为其他管理工具、体系的导入夯实基础,以支持企业追求可持续的、更高水平的经营管理绩效。
● 提升企业形象,打造可营销型工场,其逻辑思考如图4.8所示。
图4.8 5S打造可营销工场逻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