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员工到底需要什么

首先对于公司来说,我们要留住员工、激励员工,应该要从公司对员工的整体激励体系来考虑。激励体系分为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而物质激励又包括现金和非现金。现金一般就是我们常说的基本工资、岗位津贴、业绩奖金等;非现金包括法定福利、公司福利以及股权(分红)。非物质激励也叫精神激励,一般指晋升、培训、荣誉、发展等。

要利用好这些激励方式,得到激励效果,并不是老板想当然地去运用,而是应该结合马斯洛需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采用不同的方式去激励。这既是从人性的角度去考虑,也是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去考虑,唯有给别人想要的,才能真正起到作用,而不是你认为的。

对员工激励也好,或者说培养人才也好,和对待孩子、教育孩子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们总把自己当父母,把孩子当孩子,用大人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孩子的行为,用“我这都是为你好的”的谎言去约束和限制孩子,等孩子大的时候,就一定会选择离开,因为他要寻找他自己想要的,而不是父母认为他想要的。

对于员工也是一样的,企业大部分的基层员工还处于马斯洛的第一层次(生理上的需要)和第二层次(安全上的需要),在这样的阶段,他们需要的是生存。生存最好的方式就是每个月能够有稳定的收入、有部分奖励,让他们感觉到安全。激励这个层面的员工最好的方式就是基本工资加少比例的奖金,增加这部分的力度,就能提升他们的积极性。

位于马斯洛需求第三层次(情感和归属的需要)、第四层次(尊重的需要)的一般是中高层人员。这类人员已经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度过了安全期,他们此时需要的就是被认可、被接纳、被尊重,那我们能做的就是除了基本的工资收入外,增加中长期的激励力度,比如年终奖、团队奖励、晋升等。

再往上一个层次,马斯洛的第五个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到了企业的高层人员,需要的更多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怎么满足?除了职务上的晋升、能力上的认可之外,还要给予更多的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或者通道。比如股权、或者独当一面,让他有充分发挥自我价值的空间。

如果我们不能将员工分层分级地考虑激励措施,而是凭感觉,或者跟风,那么肯定不能得到实际的效果。

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后,为什么作用不大,或者甚至出现反作用?

首先要明确的是出现这种情况并不代表股权激励不好用,而在于我们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将正确的方式用在正确的人身上。就好比一件漂亮的衣服穿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效果,因为人本身就不一样。也正是因为我们有不一样,所以才有创新,有发展,有更好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