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认为流程治理文化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法治文化:
人治文化是指以个人魅力或权威来进行组织治理的文化,强调以领导为导向,体现在服从和执行力上。法治文化则以规则为主导,强调制度大于个人权威,以规则驾驭人性,以事为中心。人治文化与法治文化的差异,也是社会在发展到不同阶段的意识体现,会在社会的不同组织中体现。国内企业受人治文化影响较深,这种文化在改革发展初期,大多数企业都是创业阶段的时候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多公司的发展都是基于企业创始人的战略眼光抓住了市场风口才得以飞速发展。当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社会上已经开始逐步发展到以法治文化为主流,加上企业法治规模的扩大,以往靠老板或者几个能人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这个时候必须要导入法治文化,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
法治文化是流程治理文化的基础,流程治理本身就是规则的梳理,通过流程将公司的业务线条建立治理规则,最终让业务在管理规则下顺畅运行。流程治理的规则就是法治文化的体现,只有在法治文化的环境氛围下,流程治理规则在能落地实施。
流程治理同法治文化的紧密联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流程治理实际上是业务规则的梳理,以规则来规范业务运作符合法治精神。我们看到国家很多法律的出台同该行业的运行都有很强的关联关系,可以引导行业的发展方向。流程治理也是如此,并且同业务联系更紧密,流程如果没有治理的话,本身就是业务的客观反映,流程治理则是通过规则的梳理,让业务通过最佳实践来产生最大价值。
第二,流程治理同司法治理有相似性,都有其强制性。法治是需要通过强制性才能保障法律规则的有效执行,流程治理同样是如此,一般经过评审后的业务流程治理同法律一样有权威性,强制性,任何领导或者个人不可随意违背,必须强制执行。如果流程治理规则确实有缺陷,那么应该先改规则,而不是刻意避开规则。
第三,流程治理规则的设计同法律设计一样,要经过充分研讨评审后才会发布,所以流程治理规则同法律的出台一样,是一个组织集体管理意识的体现。
2.流程意识:
流程意识也可以理解为流程思维,是一种整体性,关注客户价值的思维,所以也可以称为整体性客户化思维。
首先说一下整体性思维,区别于传统职能式的管理,流程治理首先强调的是不要局限于某个部门,某一个业务模块的治理,要从企业整体运营角度来梳理流程治理规则。比如,我们在梳理企业业务架构的是,首先要构建企业的整体业务架构,基于整体业务架构再展开某个模块的业务架构,然后再根据业务特性层层分解,直到分解到最底层。在这个分解过程中,每个业务域都有相关性,每个上下层业务流程也有明确的输入输出关系,没有任何一个业务流程治理可以独立运行,必须在整体角度展开流程治理工作。
然后说一下客户化思维,强调任何业务流程的治理都需要强调客户导向,因为流程治理的核心目的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因此,我们在微观上梳理任何一条流程时都必须考虑,流程能否为客户创造价值。这里说的客户不仅是企业外部客户,还包括企业内部客户。比如我经常在讲课时会拿员工报销流程来举例。如果员工报销流程没有将员工作为流程客户,就会导致流程设计时流程冗长,效率低下,员工抱怨多,进而影响员工出差,垫付业务费用的的积极性,最终影响业务绩效。
3.协同氛围:
前面我们说过,流程的灵魂是为客户服务,流程的本质是协同。因此,流程治理最需要的是企业的协同氛围。
首先,以流程为主线条,做到岗位串接,打通各个部门墙。单个流程是各个岗位,各个流程活动的衔接,以横向的拉通各业务单位,最终指向为客户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
然后,以流程为主线条,集成其他管理要素,如组织、绩效、IT等管理要素。通过流程梳理清楚业务规则后,完善组织,调整组织功能,匹配业务导向。通过绩效规则的调整,有效驱动业务运行,提升流程线条各角色的积极性,最终让客户满意。以流程为主线条,通过IT来固化流程治理规则,实现高效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