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客户分成两种:第一,前来门店次数较多、销售额较大,但是毛利贡献较少的客户;第二,区域内消费能力占比较大,但进店人次占比较小的人群。要有效挖掘潜在客户的购买能力,就必须做好市场调查和客户分析,寻找出药店满足顾客需求能力上短板,并尽快补齐短板。
客类管理的核心在于为今后的工作找到方向,也就是寻找潜在客户,研究其关注点与门店之间的契合点,在不影响门店满足现有重点客户群需求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改善措施,吸引潜在客户进店消费。
案例:
某门店周边为老干部集中住宅区,店外流动人口中,35周岁以上人群占86%,其中,50周岁以上人群占65%。但是,现有实际客户群中,35周岁以下人群占65%左右,35周岁以上人群占35%左右,其中50周岁以上人群约5%左右。未进门店消费人群主要是拥有医保的老干部及其家属,此人群也是商圈最大的居住人群和潜在客户。
调查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潜在客户在医疗保健上的消费首选目标为医院,主要原因是其享受公费全额报销;其次原因是医院比较专业。但此类顾客在服务态度和方便性上对药店比较认可,偶尔也会在药店少量购买急需药品。
从门店陈列情况来说,门店黄金位置大多为化妆品、日化用品和保健品等非药品陈列区,因此,部分年龄较大的顾客认为药店缺少药味、专业性不足。
潜在客户分析:
1.该药店的潜在客户群在经济收入上比较宽裕,可用于医疗保健上的费用比较多;
2.伴随年岁增长而来的身体衰弱,使大多数人呈现亚健康状态,非器官损伤的身体不适越来越多,其相关费用并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3.由于药店主要位置用于陈列非药品,如食品、日化、副食等商品,整个药店药味不浓,让潜在客户群对药店的专业性产生怀疑。
业绩改善措施:
药店的核心落脚点在于塑造专业保健的专家形象。主要可采取如下措施:
1.压缩非药的陈列面积。将保健品等老百姓已经比较知晓的经营品类相对内移;对老百姓还不是很知晓的日化用品、药妆等,各挑选两个潜在客户群比较感兴趣的品种进行单一品种大数量陈列,既可以增加药味,又可起到经营品类提示的作用。
2.建立会员服务中心,强化会员健康指导。发挥厂家资源,定期邀请营养保健专家举办专场知识讲座;在会员服务中心及门店张贴时令健康保健小知识;深入社区开展保健操教练活动或者免费测血压活动;开展会员保健知识学习、知识竞赛活动。注意事项:切忌在健康知识传播活动中掺入带有具体厂名、商品名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