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业务设计首先离不开的是对竞争的考虑。如何看待竞争是企业战略认知的分水岭之一。2005年由W-.钱·金(W. Chan Kim)和莫博涅(Mauborgne)提出的“蓝海战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但是人们很快发现,“蓝海战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困境,企业进入一个蓝海市场,不久就会变成红海市场甚至“黑海市场”3,后来学者又引入了“紫海战略”4的概念。“紫海战略”概念提出者认为,紫色是红和蓝的结合,是当下企业所面临的新常态。
但是这些都于事无补,企业最终还是要直面竞争,接受市场的检验。既然无法远离竞争,那么竞争的本质是什么?企业对“竞争”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笔者认为,很多企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不充分的。
在战略三个层面(网络层面、公司层面和业务战略)中,一般将业务战略等同于竞争战略。
由于波特在竞争领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因此谈论“竞争战略”绕不开波特。波特对竞争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竞争为了什么”;二是“和谁竞争”。这两个方面的研究都颠覆了当时关于竞争的原有认知,但是遗憾的是,直到如今很多人依然误读了波特。
(一)竞争为了什么
波特认为,在商业中打破思维定式非常困难,但是如果不首先意识到思维定式的存在,要打破它更是难上加难。“竞争就是争最好”就是这样一种思维定式,其中一个典型是《蓝海战略》。在这本书中,作者用红色的海洋暗喻此消彼长的血腥角逐,而用清澈的蓝色暗喻并行不悖的竞争。这里可能存在两个误解:一是竞争之道从来都不会并行不悖,大多数产业的竞争模式都处于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个位置(如表12-1所示);二是把波特描绘成血腥的“红海战略”的支持者,而实际上波特所强调的竞争战略恰恰与此相反。
表12-1 两种竞争思维的对比
争做最好的竞争 | 突出特色的竞争 |
成为第一名 | 提高收益 |
注重市场份额 | 注重实际利润 |
以“最佳”的产品服务于最佳客户 | 满足目标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
通过模仿而竞争 | 通过创新而竞争 |
零和:没有赢家的角逐 | 正和:多个赢家,多个舞台 |
其实波特一直强调的是,竞争的本质就是“选择一条与众不同的竞争之道”。公司不应该为了争得最好而竞争,可以而且也应该以突出特色作为参与竞争的目的。在这种竞争理念下,企业谋求通过不同的竞争方式来满足不同的需求,服务不同的客户。换言之,关注“特色”的竞争理念其焦点不是盲目的模仿对手、赶超对手,而是为特定的客户创造最优的价值。因此,一家企业的成功不以对手的失败为前提。相反而是为客户创造了更多的价值,不同于零和博弈(此消彼长、竞相杀价的恶性竞争),是一种正和的博弈。竞争不一定是“抢蛋糕”,也可以是“一起把蛋糕做大”。
竞争的本质是“突出特色”,不是要成为“第一”,而是要成为“唯一”。竞争无处不在,现代商业中即使是一家企业之内(例如腾讯)也存在竞争,而不管是企业内的竞争还是企业外的竞争,其目的都不是为了消灭对方,而是为客户创造特殊的价值。
(二)和谁竞争
波特认为,竞争的真正意义不是打败对手,而是“赢利”。以赢利为目的的竞争比较复杂,牵涉的各方比较多,各方之间为了抢夺一个产业创造的价值而展开角逐,例如企业也在和客户角逐利润,因为客户总是希望付出更少而获得更多;企业还会与其原材料供应商展开竞争,因为原材料供应商总是希望获得更多货款而减少发货数量。当然,企业还要和现存的,以及潜在的对手展开竞争,等等。为此,波特创造性地提出了决定产业利润的五种力量(现存竞争者的竞争强度、买家的议价能力、原材料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替代品的威胁及新进企业的威胁),认为产业结构决定了产业的盈利情况。
很多人认为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已经过时了,或者应该增加“第六力”“第七力”。其实这些看法都是源于理解上的偏差。“五力分析”模型的精髓不在于到底有多少种力量,而是在于帮助发现决定产业的盈利情况不仅仅有竞争对手,还包括供应商、买家等,需要识别出左右产业结构最大的影响因素(有的产业供应商具有很强话语权,例如英特尔在PC产业中的地位)。
【案例剖析】升级之路——从7天酒店到铂涛集团
郑南雁回归铂涛集团之后也给自己确定了新定位——铂涛CBA(首席品牌建构师)。在他看来,产品对应的是卖点,被卖点束缚的产品是很难升级的。而品牌对应的是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是可以长久和消费者沟通的,这样的产品就可以持续进行升级。在挖掘会员平台上细分人群的共性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品牌创建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吸引富有消费者洞察力的创业团队和职业经理人加入,从而创建多个有价值共鸣的品牌,实现两大平台的价值闭环,最终形成铂涛集团独一无二的体验生活圈。
思维与格局视野的改变,也使得铂涛集团的企业气质为之一变。整个企业从关注效率与便捷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全面向关注品牌与体验的中高端品牌酒店集团转换,从过去的以门店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铂涛集团一举发布推出多个具有独特价值主张的酒店品牌:铂涛菲诺酒店(Portofino Hotels & Resorts)、丽枫酒店(Lavande Hotels)、喆·啡酒店(James Joyce Coffetel)、ZMAX潮漫酒店(ZMAXHOTELS)等。这些新品牌选择了深得消费者认可且竞争对手优势不明显的竞争定位,增加了在位企业未曾提供的元素,迎合了高端化、个性化、多样化、族群化的消费需求。如表12-2所示。
表12-2 新品牌定位
新品牌 | 定位 |
丽枫酒店 | 以天然薰衣草香气和舒适睡眠为主打的中高端酒店 |
喆·啡酒店 | 全国首个以咖啡文化为主题的欧式装修风格的跨界中高端酒店 |
潮漫酒店 | 以时尚和智能为主打的中高端酒店 |
铂涛菲诺 | 高标准五星级或超五星级酒店 |
希岸酒店 | 女性综合旅居体验的跨界酒店品牌 |
希尔顿欢朋 | 中端偏上的酒店品牌,主要面向广大注重高品质生活方式的商旅精英人士和亲子家庭 |
IU酒店 | 为渴望与周围发生各种链接的新一年“年轻”族群提供的创新型经济型酒店 |
H12酒店 | 主打“轻奢主义”,定位于寻求新鲜事物,需要一种年轻的、随和的及舒适氛围的奢华体验的人群 |
铂乐享 | 试水互联网金融产品 |
派酒店 | 为追求个性化、勇于尝试的年轻消费者提供“每家都不一样”的个性化住宿体验的轻标准、个性化连锁酒店 |
漫珠沙华 | 由铂涛集团发起的非营利艺术平台,旨在发现并支持有才华的年轻艺术家,把他们的作品带到离生活更近的地方 |
窝趣轻社区 | 长租公寓品牌,集舒适居住品质、轻松社交于一体的新品类——轻社区 |
MORA COFFEE | 以咖啡会友,云集各类兴趣圈的资深爱好者,为心存热爱的人们提供一个开放的交流场地和分享平台 |
资料来源:铂涛集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