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多宝碰到的难题在世界营销史上都前所未有,母子分离变成兄弟相争,使加多宝昔日的成功经验为加多宝造成了两大战略盲区。
战略盲区1:凉茶历史文化是凉茶饮料的根基。
王老吉的崛起,借助了凉茶这一广东传统药补饮料的历史文化资源,《岭南药王》、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给凉茶奠定了一个大文化背景,加多宝在凉茶的文化营销上,也是先锋。但是,当王老吉商标被收回后,凉茶的文化属性,实际上已经成为加多宝的战略软肋,加多宝要是仍然做凉茶文化的先锋,无疑是在为王老吉、邓老、黄振龙等历史名牌做贡献。
加多宝即使弱化凉茶文化的传播,从产品利益角度(去火)重新树立品牌,从战略上看,也是一件前景模糊的事情。一是去火概念的免费搭车者很多,市场噪音过大;二是凉茶品类属性与利益的消费者教育已经完成,继续坚持品类属性诉求,等于说废话。
加多宝对凉茶的贡献,并不是对广东凉茶历史正统的弘扬,而是饮料化的大胆革新,全国除两广地区的消费者,仅仅凭借凉茶之名,及其草本配方认知凉茶,而不是广东人的正宗凉茶。失去王老吉品牌的加多宝,有什么必要还去从历史祖坟里挖价值?再说,怎么能挖得出来呢?
凉茶作为饮料品类的市场认知教育已经完成,加多宝失去王老吉这个历史品牌,还继续沿用王老吉时代的传播策略,在大类属性上建立个性品牌,从战略上看,无异于缘木求鱼。
战略盲区2:迷信心智论使竞争策略失去准星。
加多宝运作王老吉成功的道路上,一直没有正面抗衡的对手。加多宝的营销,实际上从来没有考虑、更没有机会呈现竞争策略校准的后果这个问题。加多宝时代的王老吉,近乎是一场自我绽放的烟花秀,因为没有竞品干扰,每一种营销举措都无所谓对错。
因为没有竞争者,加多宝时代的王老吉只需埋头实干就能高歌猛进,前面所说的粤商基因,恰好为王老吉的崛起所需要。加多宝可以说自己的营销是一种差异化的、关注消费者、渠道价值链等,但一个没有强大对手阻击的增长,带来的是对竞争策略的曲解或感觉迟钝。
在和其正、广药等强大对手的进攻下,加多宝的反应显然不是慢半拍,而是慢三拍:加多宝放过了瓶装的机会,让和其正搭了趟便车,成为凉茶里的百亿元品牌;广药王老吉反攻,加多宝去切换品牌、重塑心智,却不知这种广告投入是在为王老吉铺路。
加多宝的渠道对抗王老吉的品牌是个常识问题,甚至在未来对抗、遏制广药大规模进攻的对峙阶段(2012-2015年),依然会具有明显的战略优先性——所谓战略优先性,就是营销资源要优先向渠道倾斜。
2012年加多宝的渠道上没有遭遇王老吉的大规模进攻(既是广药产能不足,也是渠道团队能力不足),传播上大获全胜,对于“加多宝凉茶”这个所谓的新心智之锚,看似是有贡献的。但以2012年的战况来看,说消费者已经“完成”加多宝凉茶对王老吉凉茶的“认知切换”,恐怕为时尚早。这种认识从营销角度看,是一种危险的自我麻醉,不是对市场竞争的真实反映。
上述两大战略盲区,对加多宝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加多宝可能或者说已经进入战略雾区(用这个中性点的词,误区这个结果往往都是从雾区的过程中走出来):加多宝的企业战略及重心、加多宝对抗王老吉的竞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