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客户导向的研销协同模式和案例分析

下面我们就客户导向的研销协同模式和案例进行分析。

1.​ 客户导向的研销协同模式

客户导向的研发往往是解决方案型的产品研发,这类产品研发不仅是硬件的产品研发,还包括匹配的服务设计。客户需求越复杂,越需要企业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相比于单一的硬件产品经营企业,在解决方案型产品研发的企业里,研发和营销的矛盾显得更为复杂。营销人员抱怨的不仅是前端个性化的服务得不到研发人员的有效支持,很多时候研发人员的及时响应速度太慢,而研发人员则抱怨营销人员不顾企业实际研发情况盲目答应客户要求。由于涉及产品复杂性,产品没有确立统一标准,常常陷入单个产品不断评审的恶性循环。没有一个人成为公司研发和营销问题的接口。

客户导向的研发是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服务系统设计规划的命题,研发的特点是要在满足客户需求和引导客户需求之间掌握平衡。一方面客户的需求要重视,一方面也要意识到客户不是技术专家,其需求也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需要予以引导,这就要求营销和研发人员在客户对接上做好分工,才能有效地协同起来,实现客户价值最优化。

研发和营销人员要分析客户价值最优化的盈利模式,考虑如何与客户协商,才能得到客户的认同。在营销和研发人员达成共识之后,从客户界面和技术角度融合,通过客观分析情况和引用数据与客户沟通,以达成客户价值最优化的解决方案。营销人员通常要做好客户界面的对接,充分理解客户需求,同时和研发人员及时沟通,了解技术实现的路径和方法。研发人员在营销人员做好客户界面的时候,要从技术角度切入,引导客户,不能认为客户外行而糊弄客户,也不能一味地被客户牵着鼻子走,而应该坚持客户价值最优化的原则。

笔者所在的咨询行业就是典型的客户导向、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行业。要做好一个咨询项目,满足和引导客户需求,提供客户价值最优化的解决方案,需要项目组成员有效分工和协同。通常在签订合作合同的时候,需要在客观地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留出接口引导客户。比如要在调研之后给出具体的咨询建议,谈合同时的观点是一种假设,需要查看企业实际情况,运用数据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正式的咨询工作开展前,要组建包括甲乙双方高层和执行层在内的联合项目组,要确定如何与客户进行人员分工,同时按照咨询内容和总体时间规划月度咨询计划,界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以及月度的实际咨询效果和文本成果。咨询项目组的总监和项目经理如同营销人员,要和客户做好界面管理,项目的实际工作负责人,比如项目组组长,要了解客户的需求,在内部和项目总监或经理达成共识后,不断和客户沟通,在满足客户需求过程中给客户提供价值最优化的解决方案,这样咨询项目才算成功,也能提高客户满意度。

对于提供解决方案型产品的大型企业而言,除了上述谈到的基本分工外,构建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流程型组织显得更为重要,把产品开发和技术开发分离,基于技术平台构建客户导向的产品开发平台是基础,同时,专职产品经理的设置也很关键,由产品经理基于流程,形成客户导向的方法论,统一研发和营销的沟通语言。当然优秀的产品经理是兼具技术和市场营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选拔和培养合格的产品经理也是解决方案型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流程型组织的最大价值是把后端由管理型组织向服务型组织转变。一线为客户提供服务,而后方是为一线提供服务,一线就是后方的客户。在流程的拉动下,组织管理体系由原来的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组织定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管理部门转变成资源部门,形成系统支持力量,及时有效地为一线提供服务,对风险进行分析与监控。对于后台各职能部门的定位,就如华为一样打造三个中心:一个是资源中心,一个是服务中心,还有一个是能力中心。

2.​ 华为客户导向的研销协同案例分析

华为采用的是客户导向的研销协同模式,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流程支持矩阵组织模式,形成客户导向。

华为是以一线“铁三角”加后台IPD为主的流程带动的可变化的矩阵组织模式,以此来形成研发和营销的协同。华为最早通过咨询导入IPD,其中就有营销计划流程,重点明确市场领域在IPD中做什么,怎么做,由谁来做,如图6-10所示。

图6-10 营销计划流程

华为现有员工约18万人,分布于170多个国家。华为组建流程型矩阵组织就是为了企业规模扩大之后,克服原有的矩阵式管理的弊端,配套一线“铁三角”模式,强调客户导向。与很多强调组织结构稳定的企业不同,华为建立的是一种可以有所变化的矩阵结构,华为每次的产品创新都伴随着矩阵组织横纵关系的变化,而在华为每3个月就会发生一次大的技术创新,这类似于某种进退自如的创业管理机制。一旦出现机遇,相应的部门便迅速出击,抓住机遇。在这个部门的牵动下,通过“铁三角”的任务计划,公司的组织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形,流程没有变化,只是各个部门之间联系的次数和内容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形是暂时的,当阶段性任务完成后,整个组织结构又会恢复常态,如同军队的战区和军种部的关系,如图6-11所示。

图6-11 华为的流程型矩阵组织

(2)轮岗制度带动研发和营销人员的协同。

华为有意识地进行研发和营销岗位轮换,每年在公司内部选择不同领域内的中层专家进行轮岗发展,最有名的是“铁三角”轮岗制度。华为市场是由一个健全的“铁三角”构成的:一是客户经理,负责沟通协调;二是产品销售经理,负责制作网络解决方案;三是交付与服务经理,负责服务解决方案和服务跟踪。在项目上他们是三个角色,在组织上就是一线的三大部门。那么其中的产品销售经理的产品知识从哪里来?有两种方式:第一,是研发人员给一线产品销售经理培训;第二,是研发人员直接转化为产品销售经理。为了解决一线产品销售经理知识老化问题,华为每年都会要求研发部门输出一批研发人员到一线,这在华为叫作“指令性输出”,输出的研发人员从基层到高层都有。所以华为研发人员到市场做营销本来就是每年的一种持续行为。华为大量高管都是从研发转市场后成长起来的,因为他们有技术和市场营销双重优势,华为称之为Z字形发展,2017年的3000人研发团队去海外支持销售有轮岗作用,更有增加技术厚度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作用。高管中余承东、赵明都是从研发转海外市场的。

匹配轮岗制度的还有导师制和战略预备队制度。“导师制”在研发部门非常成功,华为将该制度进一步推广到全公司,随后演变成对老员工晋升的一项考核要求。员工必须当过“导师”,才能被提拔。战略预备队建立,由任正非亲自指挥,决策层还包括三个轮值CEO。战略预备队一方面可以培训员工,使他们有能力胜任其他岗位的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对失去岗位的员工提供支持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