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不同的项目需要不同类型的策划

我发现,大多数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策划人及一小部分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策划人,无论是知名的,还是不知名的,都还是尊崇“点子式策划”模式。我工作室也有这类专家,他们认为一个点子就很值钱,甚至一个随口就能说出的点子(从经验中总结出的有一定道理的点子,甚至是策划人收了钱也想不出来的点子)就很值钱。有了这样的点子,就可以向上级交差了。后来,我对这些专家提出要求,即在委托方付款之前,我们在客户面前所说的观点,无论我们自己认为是否有价值,都应该全部是免费的。我说:“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如此发达,如果这么简单就能够解决委托方的问题,他会支付给你几十万元,甚至过百万元的咨询费吗?”

有些老板是需要“点子式策划”的。我曾遇到过这样的企业主,他找了很多策划人并邀请他们来他的项目现场进行考察,然后策划人谈谈自己的想法。策划人的说法也很简单,就是有个“结”打不开,企业主只要知道这个“结”是什么就可以了。以前他们还可以找到这个“结”,但是现在基本做不到了。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项目投资方通过采取这样的策略打开他们的“结”。可以说,这类项目投资方已经落伍了。出现这样的情况,往往是因为投资方缺钱、缺地,是机会主义者。某些地区还是有这样的市场。

中国幅员辽阔,我们不能对每个城市、每个项目进行简单地划分。客观地说,由于受众面不同,策划的各个时期并存。

如果用一句话就能说清楚,那是“点子策划时期”;

如果用一个噱头、一个创意就能说清楚,那是“广告时期”;

如果用图纸就能说清楚,那是“画图时期”;

如果用一大堆文字就能说清楚,那是“学院派时期”;

如果用理念就能说清楚,那是“营销策划时期”;

如果用一大堆数据就能说清楚,那是“市场调查为王时期”;

如果用人海战术就能解决问题(包策划),那是“代理时期”;

……

这里的“时期”可以理解成策划的手法,而不是战略,它是战术的另一个表现形式,但事实上却被当成了战略策划。以上各种方式,都属于“点子式”战略定位的范畴,其表现形式多是拍脑袋说出的一句话。

由于各城市间存在经济、地域、民族差异,各个时期也可能刚好适应当地的情况,一个城市中的不同项目就会有不同的策划形式。其实,任何一种策划方式都不存在绝对的对与错,合适就好。事实上,在实际运用中策划人经常是用错误的方式进行战略定位策划。

比如,一个快速发展的小城市,在它还没有像样的城市综合体的时候,建立城市综合体这样一个不算是点子的想法就能够抢占先机。一些单体量的商业建筑可,以通过设计院画图的形式来完成这个项目。因为很多项目,比如城市综合体基本上可以不用定位,况且城市综合体本身就是一个定位。有些连锁项目,包括国际连锁项目可以通过大量数据决定是否进入当地市场。一个好的地产项目,本就不愁销售,营销策划的介入可算是锦上添花。一个项目开盘,而企业又没有合适的人员储备,这时代理(包含策划)就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