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公开透明和弥补错误

杰克·韦尔奇曾经说过,有些人当了领导后,会迷失在权力的幻觉当中。他们享受着控制他人、垄断信息带来的满足感。他们讳莫如深,很少显露对人对事的看法。他们隐藏公司的经营信息。这些行为当然可以树立管理权威,但也会消蚀组织内部的信任。

组织中有些信息不能公开透明,比如薪酬、重要的客户信息,但公司的选人、用人标准,绩效考核标准,以及整个公司的战略导向就应该是公开透明的,否则在组织中会形成一种不以业绩为导向,而以领导喜好为导向的不良风气,从而形成各种小团体。

越是新型企业,越要公开透明;越是面对新生代员工,越要公开透明。公开透明可以让员工在尊重需求上得到满足。去中心化,高度共享信息,正是赋能型组织的重要特征。

“知耻近乎勇。”(孔子)

“水门事件的关键不是窃取情报,而是不能弥补错误,承担责任并道歉。”(约翰·亨兹曼)

常年的组织恶习是一遇到部门协同问题,当事人第一反应是推卸责任,归罪于外,这也许是受企业文化的影响,也许是绩效考核下的自我保护,还可能是人性中趋利避害的本能反应,但不去弥补错误,会削弱信任。试想不承认商品问题的傲慢商家客服虽然道歉,你却没有感受到对方的诚意,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公开透明,共享信息,主动担责,及时道歉并快速弥补错误,不但不会降低管理者的威信,反而会快速建立起新生代对管理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