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社交流量,流量之源

BAT之所以厉害,因为它们是流量王,拥有分配流量的权力。

百度占有搜索流量,阿里占有电商流量,腾讯占有社交流量。

百度和阿里的流量均属功能性流量。对用户来说,均非高频流量,流量有天花板。

腾讯就不同了,社交是人的天性,社交流量是高频流量,社交流量永不枯竭。

甚至可以说,社交流量是一切流量之源。

流量的变迁

商业伴随流量而生,只不过过去不用流量这个词。

流量的变迁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传统的社区商业。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早期的商业形态就是如此,比如杂货店。

中国现在的流通环节,仍然是社区商业。

社区商业的基本特征,就是店主的生活半径与消费者的生活半径重叠。

因为生活半径重叠,所以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关系,即关系、认知、交易三位一体。关系的建立是因为生活半径重叠,即熟人关系。

这个时代,便是“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因为山沟沟没多深,巷子深也没关系,不影响认知。

第二阶段是中心商业。中心商业,店主的生活半径不仅与消费者生活半径没关系,即使是消费者也是到远离生活半径的商业中心购物,比如百货商店、商业街、KA等。

中心商业,地段就非常重要。所以商业的核心要素是:地段,地段,还是地段。

地段就是流量,客流量。中心商业进入中国,变成了流量分配,即使是沃尔玛也不能免俗。

流量分配,不是靠前台价差赚钱,而是收取各类后台费用,如陈列费等。

第三阶段是线上中心商业。阿里、京东,包括各类垂直B2C,都是线上中心商业。

线上线下中心商业的逻辑是一样的,都是流量平台,都是流量分配,赚取级差地租。

中心商业的宿命

哈佛教授麦克奈尔提出一套理论“零售商业轮转假说”。

新型商业机构初期都是“三低”(低地位、低毛利、低价格),如果成功,就会改善设施,提供更多服务,就会增加费用,强制价格提高,结果都会与它所替代的商业机构一样,成为“三高”(高地位、高毛利、高价格),直至新的商业机构出现。

我把“零售商业轮转假说”称为中心商业的宿命,谁也逃不过,包括电商。

商业增加最快的成本,不是商业设施成本,不是人力成本,不是供货成本,而是房租,或称级差地租。

优质地段总是稀缺的,对优质地段的争夺,导致房租增加很快。所以,商业轮转,从“三低”向“三高”转化不可避免。

地段的争夺,本质上就是流量(客流量)分配。

中心商业的宿命,电商也逃不过。现在的B2C也是中心商业,只不过是线上中心商业。

电商的演进,未来也一定符合“零售商业轮转假说”。一定会出现新的电商“三低”替代目前的电商“三高”。阿里、京东的流量费急剧上升,其逻辑与线下中心商业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