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收到的鸡毛信代表了不少企业中层经理的呼声,他们肩上的担子很重:他们是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对上要承接战略,对下要部署一线操作,左右都是要协调的各个部门。如果没有一些全局的、突破部门框框的思考,就很容易越忙越乱、越乱越忙。
一、 制造型企业的运营主线分析
很多制造型企业的产品受市场需求影响,导致其在每年的业务运营中形成一定的季节性或者周期性。
以一家鞋服企业为例,图5-3给出了其从运营角度的主线分析。
图5-3 某鞋服企业的运营主线
这条主线告诉我们,一个产品季有7阶段,如果按照多产品季来展开,则如图5-4所示:
图5-4 某企业的多产品季
进一步,我们梳理出各产品季的关键里程碑、达成里程碑所需要的关键决策项和关键决策所需要的需求。这个示例中达到170个左右,用小三角表示,如图5-5为示意图:
图5-5各产品季的关键决策项
图5-5纵向是每个月度的维度,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每次月会涉及的多产品大类工作,不少重要事件会经常发生、每年重复,那么这些常规的工作就需要将其标准化、模板化。具体做法可以是:
◆纵向得出月工作任务、月度可能涉及的会议议题。
◆从议题到会议的分配、会议到会议角色的分配。
◆得到中层经理各人的会议地图。。
这种主线的梳理直至落实到会议,其实就是一种业务逻辑的因果分解,即要达成宏观的战略目标,具体需要做哪些细节工作。一级级的细节工作是“因”,“因”都达成了,那么“果”就会在不求中求得。就是吴总在马勒别墅说的那句话,“体系建设好了,销售和利润将在不求中求得”。
我们来对比一下,把这种业务因果分解关系和会议结合起来,结合前后有什么不同,具体如表5-1所示:
表5-1采取业务因果分解关系前后对比
这种因果分解是管理学上一种很常用的普遍做法,通过“分解”,将“模糊”、“综合”的管理概念,落实为“可检测”、“可控制”、“可操作”的工作细项。
将模糊的“基层员工士气管理”转化为12个细则
我们来看一个著名的Q12分解(Q12的精髓在于测量和行动两个阶段的循环开展),它由盖洛普公司提出,把“基层员工士气管理”这个模糊综合的概念,落实为12个细项,让基层员工来回答“yes”或者“no”:
◆我知道对我的工作要求。
◆我有做好我的工作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
◆在工作中,我每天都有机会做我最擅长做的事。
◆在过去的七天里,我因工作出色而受到表扬。
◆我觉得我的主管或同事关心我的个人情况。
◆工作单位有人鼓励我的发展。
◆在工作中,我觉得我的意见受到重视。
◆公司的使命/目标使我觉得我的工作重要。
◆我的同事们致力于高质量的工作。
◆我在工作单位有一个最要好的朋友。
◆在过去的六个月内,工作单位有人和我谈及我的进步。
◆过去一年里,我在工作中有机会学习和成长。
这种分解结构就给人力资源部经理的“基层员工士气提高专题会议”怎么开提供了指导。各位读者,你觉得对于中层经理来说,还有哪些好的分解可以用于我们的会议、用于管理标准化系统化提升,欢迎邮件交流。
二、项目型企业的运营主线分析
在不同行业需要把握各自的运营特点,即从业务特点出发,来规划会议。我们以地产企业为例,来说明运营类会议的梳理,具体如图5-6、图5-7和图5-8所示。
图5-6 地产行业的运营主线
图5-7 地产行业的项目规划主线
图5-8 地产行业的项目运营主线
三、混合管理模式的运营主线分析
图5-9是一家不属于地产行业的企业,它有自己的分销和零售环节,但又采取项目管理的模式。
图5-9 某企业的混合管理模式
读者可以根据上面的内容思考一下,这家混合管理模式的企业的运营主线该如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