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圆心型成长模式

不管是什么企业,能力、资源、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企业必须做出取舍,把有限的精力和资源放在核心业务,形成聚焦。与中国药企目前多元化和规模化需求相反,聚焦成了全球医药企业战略调整新的方向。跨国药企在经历了一轮业务线丰富、产品规模化、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之后,开始了新一轮的战略调整,剥离非核心业务,聚焦优势主营业务,强化优势领域的产业链规划和细分布局,提高企业营利能力。

对于大而全的综合型药企来说,向专而精的专科型药企转型,有以下几个特征容易成功:

第一,在专科领域具有2个以上拳头产品,并且有其他细分品类支撑。

第二,在专科领域具有自己的品牌优势,最好能独树一帜。

第三,有专业化的营销队伍,特别是专业学术推广队伍。

处在中小规模的本土企业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迅速做大做强,倒不如走聚集战略,做小而美、精而专的药企更有价值。中国的药企普遍现状是缺少特色,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专注某一业务,深耕某一领域的企业寥寥。在同质化竞争的当下,聚焦战略就是要有效形成品牌区隔和竞争区隔,中小企业的资源有限,要想成功突围,产品选择很重要。在选产品时,既要强调药品的临床价值,也要重视药品的市场价值,重点布局申报家数少,独占周期尽可能长,竞争不大激烈的产品,并集中力量在某一治疗领域进行突破,形成差异性和稀缺性,获得绝对优势,成为小池塘中的大鱼。

正大天晴是聚焦战略的成功典范,围绕肝病核心领域进行深耕,打造优势产品,凭借肝病用药的稳固地位实现了业绩的持续性快速增长。时至今日,肝病用药依旧是正大天晴最重要的治疗领域,也是最核心的产品系列。如图7-7所示。

图7-7 正大天晴企业成长路径

1988年,正大天晴推出了首款合作研发的肝病药物“强力宁”,“强力宁”的上市可以说是正大天晴“聚焦肝病”战略的萌芽;1990年,正大天晴再次推出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肝病药物“猪苓多糖”,为公司成为国内肝病龙头企业奠定基础;1994年,“甘利欣”上市,标志着公司在甘草酸药物研究方面居于国内领先水平;2004年的阿德福韦酯强势上市,正大天晴正式进入抗病毒肝病领域,打破了外资企业的垄断;2010年重磅首仿药恩替卡韦的上市标志着正大天晴正式成为国内肝病用药的霸主。

现在正大天晴已形成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苦参素等乙肝治疗药物,以及异甘草酸镁、甘草酸二铵、苦参碱等保肝类药物的产品集群。2016年,正大天晴还以2.53亿美元的首付款和里程金把一款极具潜力的抗乙肝病毒临床前药物中国大陆之外的国际开发权许可给强生公司。目前正大天晴依旧紧跟国际肝病研发热点,开始在丙肝领域持续研发布局,做深做透肝病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