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建立规范的战略管理体系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必然选择,这在上市公司中体现尤其明显,许多上市公司设立了战略管理部和首席战略官等部门或职位;战略管理体系建立相关培训也成为市场热点。不过,虽然在实践领域有迫切需求,但是在学术上却鲜有相应的研究,产生这一GAP的原因一是国内建立规范战略管理体系的集中在华为、阿里、华润等少数企业上,二是上述企业具有极高的研究进入门槛。但是,对于一个企业的首席战略官而言,集团化企业应该有统一的战略语言和工具,企业应该建立科学的战略管理体系(包括流程、制度和机制)并把能力建立在组织上;此外,还应该进行顶层设计,以集成不同战略工具。这些都是现实企业迫切希望得到理论指导以及路径指导。实际上,这些问题都指向战略落地,而战略落不了地的问题,有一定的现实原因:
(1)战略本身的质量的问题。战略规划完成之后,真正落地的是各个业务部门,所以需要得到老板的支持和业务部门的认可和参与,前提就是战略规划的水平足够高,而不能是一份似是而非、东拼西凑的所谓“报告”。公司的时间和资源都是很有限很宝贵的。
(2)领导重视不够。战略是一把手工程,只有一把手才有足够的资源调动能力来完成战略闭环,一把手不重视,认为战略只是战略部的战略,战略落地只能是空谈。战略管理是一个体系,缺乏这个体系或者架构,往往就会造成职能分割,无法形成闭环。
(3)缺乏闭环体系。当我们谈及战略的时候,绝大部分人其实指的是战略规划,而不是战略管理全过程管理。规划本身解决的是目标和策略层面的问题,本身不能落地,落地需要自上而下、各个业务部门的参与和配合,需要一个体系来支撑完成。
什么是企业管理体系?施炜老师在《管理架构师》中认为,企业管理体系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企业规则的集成。企业规则包括组织结构设计、责权利机制设计、运行流程设计以及其他各类制度规范、管理方法、技术工具等。之所以称为集成,是因为体系是一个整体,内部存在结构性联系。许多企业这个制度也有,那个制度也有,但彼此不相容、不衔接,是割裂和冲突的。施老师进一步认为,企业管理体系构建分解为三个步骤:第一,梳理价值创造活动,完善流程体系。第二,依据流程体系设计组织结构,安排组织分工,实现活动(流程)与组织单元(职位及机构)的对接和匹配。第三,在流程活动组织化的基础上,设计组织运行(协同)的机制(即责任权力关系和结构)。
战略管理体系是一组紧密联系而又相互独立的战略管理模块的组合,战略规划只是战略管理当中的一个模块,规划本身无法完成PDCA的闭环,还需要执行和监控、评价。战略管理体系由多个模块所构成,战略管理体系的枢纽是流程,并且战略管理体系本身就是一个由流程组成的闭环。流程机制仿若人体的血脉系统,是各机体间输送养料、信息等的载体。流程明确了各功能模块、各环节间的前后项关系、衔接的接口,以及输入、输出等要求,保证体系和模块运转顺畅。模板是流程里面不可或缺的要素,它是实现模块目的、完成模块任务所采用的工具。模板其实是结构的固化,模板本身只是个指引,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很多大公司组织能力很强,对个体的依赖不是那么高,其实就是各个工作模块都有其相应的流程、制度、方法、工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