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往下看,“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前面说了,孔夫子有圣人之德,但是没有圣王之位,所以不能随便去搞礼乐制度的改革,只能在纸上谈谈自己的礼乐观。从这一段就可以看得出,孔夫子对春秋之前的礼乐文化、典章制度是非常有研究的,既很深入,也很全面。当然,夏、商、周三代的礼乐,孔夫子最推崇的还是周礼。
从夏礼来说,它来源于大禹,大禹是夏代的开国之君,也是后世公认的圣王,他制定的夏礼当然很了不起。殷礼的来源是商汤,商汤也是上古的圣王之一,汤武革命,就是颂扬商汤和周武王的。到了周代,文王、武王、周公所制定的周礼,一直实行到春秋之际,孔夫子也都看到了。我们看,从大禹、商汤到文王、周公这些人,都是上古三代了不起的大圣,在他们各自所影响的几百年之间,天下之所以能够长治久安,就是因为他们制订和推行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礼乐制度。
那么,孔夫子为什么要独尊周礼呢?这里他自己也说了,“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我也跟人讲过夏礼,华夏民族嘛,这个夏朝当然了不得啊!但是到了孔夫子的时代,夏朝的后裔,只剩下了一个小小的杞国,经过了上千年的淘洗,虽然文献中有一点点记载,但真正的夏礼是什么样的?谁也说不清楚。从杞国实行的典章制度来看,他们的礼乐制度也已经走形了,剩下的不过是一些残垣断壁而已。所以,要用杞国的制度来旁证夏礼,可以说是底气不足,不足为证。
今天,杞国的文化流传下来,也就只有“杞人忧天”这么一个成语,而且是反面教材。所以,孔夫子感叹道:“杞不足征也”。
“吾学殷礼,有宋存焉”,殷商的后裔被封到宋国,所以在孔夫子的时代,宋国还可以看到殷商之礼。
从西周开国到春秋时代,宋国较之于其它诸侯国而言,是一个很奇怪的存在,可以说是一个异数,因为史称宋国是“于周为客”。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宋国是周朝的客人,是客居周天子座下,但不是主人啊!其它的比如秦国、齐国、晋国等等,都是周天子的臣子臣民,身份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宋国是“于周为客”呢?因为宋国的祖先微子,是商纣王的哥哥。《论语》记载:“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大家看《封神榜》都知道,商纣王要看比干的心有几个窍,把他杀掉了;箕子因为劝谏纣王,被削为奴隶;微子看到情况不妙,就带了自己的亲信跑到宋地去了。这就是“殷末三仁”的命运。
当周武王取得了天下,微子就带了商朝的祭器来归顺周朝,愿意臣服,而周天子也尊敬微子这样的贤人,对他很客气,把他当客人看待,让微子继续留在宋国为君。于是,宋国继续殷商的礼乐制度,对周天子和其他诸侯也不用行周礼,也不需要每年进贡。所以,宋国经过一代代的治理,变得越来越强大,到宋襄公时代,达到了鼎盛时期,宋襄公也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虽然宋国发展得很好,可是它的礼乐制度,却遭到当时诸侯们的轻视,因为当时的诸侯都行周礼,只有宋国行殷礼。大家觉得宋国嘛,也就是周天子给了一点恩赐,没有赶尽杀绝,才能延续祖宗的香火,所以,即使发展得再好,大家还是看不起它。
大家要知道,宋襄公是以“仁义”之名而享誉诸侯的,但是,后来的史家反而把宋襄公的仁义,当成是“妇人之仁”。主要原因是宋襄公和楚国在泓河交战,楚国要渡河而战,当楚国军队渡到河中间的时候,宋襄公的大司马就说,这时进攻一定会大败楚国,但是宋襄公以仁义之名拒绝了。楚军过了河,正手忙脚乱安营布阵的时候,大司马又说趁对方立足未稳进攻,一定可以取得胜利,宋襄公又拒绝了,说这种不仁不义的事情我不干。最后,两军排开阵势决战,结果宋襄公被楚国杀得大败。因此,诸侯们认为宋襄公是妇人之仁,是贻误战机的傻瓜。
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宋襄公的一面,宋襄公也不是一句“妇人之仁”就可以盖棺定论的,不然的话,他也不可能位于春秋五霸之列。我们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一下宋襄公的行为,他之所以高举仁义之旗,也是长期心理不平衡的结果。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宋襄公自有一套孤傲的理念:你们周家的礼法不是自诩为“仁义”吗?你们不是看不起我吗?我就是要以实际行动告诉你们,真正的仁义在宋国!而周家的仁义,早就让你们这些诸侯丢尽了!当然,这个有争论的地方,下来可以交流,这里就不多说了。
总之,宋国所实行的殷礼,因为不能得到天下诸侯们的尊重,所以在孔夫子看来,宋国虽然比较完整地保留了殷礼,而且效果也不错,但是由于大家都不屑一顾,也没有办法去推广。
那么,周礼的情况就不一样了。诸侯们还是比较重视周礼的,起码表面上还都尊重周天子,如果哪个诸侯要称霸,还是要假借周天子的名义来发布命令,在诸侯中间才说得过去。孔夫子就认为,如果大家能够从表面上尊重周礼,改进到从内心真正尊重周礼,那么世风就有可能扭转过来。尤其是孔夫子所在的鲁国,本身是周公的封国,孔夫子也是传承了原汁原味的周礼。
另外,周公制礼,也是借鉴了夏商两个朝代的礼仪,去掉不好的部分,保留了夏礼、殷礼中好的部分,可以说是集中了三代礼法的优点。因此,在孔夫子看来,周礼是最好的。他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礼太了不起了,我这辈子就跟定周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