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 库存周转天数如何计算、如何考核

企业管理离不开库存周转率这个指标,通常上市公司的库存周转天数采用的公式为:库存周转天数=库存金额/(年销售金额)×360。这个算法通常用于年度考核。

对于负责考核的部门来说,有几个重要问题,考核频次、考核部门、考核公式。

问题1:考核频次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每年考核一次肯定频率过低了,按照季度考核还是月度考核更合理?

笔者认为,这要看企业的产品结构和制造周期。对于多数企业来说,产品制造周期通常在1个月以内,按照月度考核更科学,能反映当期管理问题。而某些装备制造行业,生产周期长达6个月,每个月考核一次库存周转天数是没有意义的,可能季度考核和半年考核更合理。

问题2:考核公式。

月度考核该采用什么样的公式?常见的包括三个算法:

1)​ 库存金额/(滚动12个月的销售金额)×360

2)​ 库存金额/(滚动3个月的销售金额)×90

3)​ 库存金额/(上个月的销售金额)×30

当企业制造周期短于1个月,根据当期原则,选用公式3似乎是最合理的。但这又有一个现实的困难,在中国的消费品行业,有所谓的六大节促销,导致月与月之间的出货量差异很大。特别是2月份,很多公司基本没有出货,这导致库存周转天数波动极大。采用公式2,可以适当减小销售波动的影响。

此外,有些公司根据历史数据,给每个月设定了不同的库存周转天数指标,可以使考核相对合理。

对于那些生产周期长于1个月的企业,车间的在制品库存往往是用于支持未来几个月销售的产品。笔者曾经服务过的一家丹麦企业,就做出一个基于预测/未来订单的库存周转天数指标。就是同时计算当月的库存/未来3个月的销售预测/预算,当月的库存/过去3个月的销售量,从里面取较低的那个数值作为考核值。

问题3:考核部门。

库存按照使用状态可以划分为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成品库存,该如何分解到各部门?

成品库存通常划归给销售部,同时生产计划部要部分承接该指标。在制品库存主要划归给生产部,生产计划部要部分承接该指标。原材料库存通常分解给采购部,有些公司部件采购的职责划分给计划部,则该指标由计划部负责。

对人力资源部门来说,既要通过考核指标来规范业务部门的管理,又要避免不合理的考核指标造成业务部门无法执行,如何科学地计算指标也是用尽了心思。就是库存周转天数这么一个简单的核心指标都没有标准答案,需要根据自身企业的业务特征来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