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I本身是具有非常明确的结果导向的,但是KPI并不是社群运营的目的,而是作为驱动社群运营目标管理的手段。当我们在设置社群KPI时,需要结合社群运营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根据社群运营管理D-TE-MR模型,我们大致上可以把社群运营划分为:社群拉新、社群活跃、用户黏性提升、社群变现及社群传播力五个部分。在不同的运营环节中,我们需要侧重的KPI指标不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北极星指标。通过对这个关键指标的考核,再配以其他相关指标为辅,从而有效驱动整个社群运营目标的管理。
例如在社群拉新阶段,需要以用户新增量为主要考核指标;而在社群活跃阶段,我们需要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用户身上,这时候就需要先把“转化率”“复购率”“传播力”等指标先放放,把重心放在“用户需求”和“用户激活”上,例如可以把用活动参与度、活动频次等作为重点考核指标。
当社群运营到一定阶段的时候,用户活跃度和黏性都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我们就需要注重挖掘KOL(关键意见领袖)的数量及影响力,看能够带来多少转化。因此,在社群变现环节,则需要以转化率和复购率为考核重点。
需要注意的是,社群运营KPI的设置不应该是由社群运营团队的上级强行确定的,也不能搞普遍化的绩效考核。因为针对不同的环节、不同的运营工作内容等,由社群运营团队经过讨论达成的努力共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激发社群运营人员对于KPI设置的认同,才能让每一个团队成员都能积极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为社群运营目标的实现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