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总结

明主之为官职爵禄也,所以进贤材劝有功也。故曰:贤材者处厚禄任大官;功大者有尊爵受重赏。官贤者量其能,赋禄者称其功。是以贤者不诬能以事其主,有功者乐进其业,故事成功立,今则不然,不课贤不肖,不论有功劳,用诸候之重,听左右之谒,父兄大臣上请爵禄于上,而下卖之以收财利及以树私党。故财利多者买官以为贵,有左右之交者请谒以成重。功劳之臣不论,官职之迁失谬。是以吏偷官而外交,弃事而亲财。是以贤者懈怠而不劝,有功者隳而简其业,此亡国之风也。(出自《八奸》)

最后,韩非分析了“八奸”的危害,他认为任能、赏能是强国之本,因为“八奸”的干扰,任能、赏能都变形了,这是亡国之风。韩非列出几个“八奸”干扰下的不良现象:

​ 不课贤不肖,论有功劳,用诸侯之重(不考察贤与不肖,也不看功劳,只是用外部诸侯看重的人)。这就像现在公司招聘高管,认为在名企干过的、有人推荐的就一定是优秀人才,根本不去认真考察他的实际才能。

​ 听左右之谒,父兄大臣上请爵禄于上,而下卖之以收财利及树私党(君主亲近的人在上面向君主请求爵禄,在下面贩卖获利或培植私党)。

​ 财多者买官以为贵,有左右之交者请谒以成重(有钱的买官提高地位,有关系的靠请托成为有权势的人)。

这种亡国风气的后果表现是:

​ 吏偷官而外交,弃事而财亲(公务员玩忽职守而交接朋党,抛弃职事而追逐财利)。

​ 贤者懈怠而不劝,有功者隳而简其业(有才能的人懈怠不上进,有功劳的人堕落而轻慢职务)。

【评】:

看韩非所列“八奸”,忽然想到儒家应该也是认可这“八奸”,但应对“八奸”的思路与措施应该大相径庭。

很显然,韩非所列“八奸”事例中,都是臣下利用了君主的私欲,私欲蒙蔽了君主的睿智,所以才会被忽悠。法家解决问题的一贯思路是“制人”,就是让你不敢忽悠我,所以韩非的应对措施呈现为向外的、“制人”的特征。儒家解决问题的思路则是“修身”为先,即因为我没有私欲,你忽悠不了我,所以儒家的应对措施会呈现出内向的、克己的。

实话实说,儒家解决“八奸”的思路应该是更彻底的,属于内科式方法的,但是,要修炼到如此程度其实相当不易,应该说多数君主做不到,也很难为多数君主所接受。法家解决“八奸”问题的思路是更容易短期见效的,但只是压制了问题,并未深度解决问题,但这个思路更容易上手,更容易为君主本人所接受。

我想,儒法之别于此亦可窥豹一斑。